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深圳特区报:京津冀将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时间:2024-04-09

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平均不到5分钟就创办一家科技企业,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位居第一,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达到创新先进国家水平……十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斐然。近日,在“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下一步将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活动现场

成果转化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作为工业机器人运动“关节”的RV减速机是关键核心功能部件,其成本占到整机的40%,但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特别是RV减速器需要的高精度摆线齿轮生产长期依赖于国外机床。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纪姝婷团队“揭榜挂帅”,与企业携手研发生产机床。

“一台工业机器人需要3至6个RV减速器,必须完成国产化替代。”纪姝婷说,“项目最大的难题是攻克摆线齿轮制造工艺,其制造精度达4微米,大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我们从最底层的刀具设计开始,实现关键工艺的国产化。”由此,高精密摆线齿轮的生产成本缩小至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提高2至3倍。目前,该合作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已实现年产能15万台,被约90%的头部机器人企业采用。

工业机器人运动“关节”的RV减速器

高校的科研成果,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之一。2023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现“双突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首次突破10万项,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536.9亿元,相比2014年分别增长了58.4%、172.2%。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是北京全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缩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五子”之首,将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瞄准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同时,将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实现挂牌运行,一期项目企业入驻率达90%,牵头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加快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数6758项、成交额784.7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14.9%、109.8%……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2023年学校科研成果向京津冀转移的数量占全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70%。”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安全福介绍说,在本月底举行的中关村论坛期间,北京工业大学还将举办高校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大会期间不仅将围绕六大未来产业领域百余项前沿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力促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还将举行信息安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用联盟与京津冀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联盟和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的战略合作。三方联盟携手共同打造平台,促进高校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在垂直产业领域的有效运用,也是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的一个重要行动,携手同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方面,将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共建园区,高水平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研究制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方阵,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和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办好2024中关村论坛和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深圳特区报:http://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8096224?from=app&client=1&trace_id=80834326871666&t=1712726009

文字:李萍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