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要闻

/ HEADLINES

【迈向碳中和】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来源: 时间:2021-03-18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碳中和的核心战略途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持续加速推动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前瞻部署循环经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多方面融合创新,全面应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挑战,抢占人才、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

发展循环经济交叉学科 打造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左铁镛院士率先在国内提出生态环境材料学科方向,2005年,领衔成立首都高校第一家循环经济研究院,开启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与人才培养新路,先后获批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北京市重点学科“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教育部首个“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专业博士点(工学/经济学),参与建设教育部首批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首都资源循环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出版全国首套《循环经济研究丛书》《城市矿业研究丛书》等系列图书/教材,开办绿色发展大讲堂,参与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等国际期刊建设与学术繁荣,拓展密歇根、耶鲁、瑞尔森等大学师资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循环经济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左铁镛院士、聂祚仁院士牵头教研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开拓技术-政策-模式一体化研究 助力资源循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资源循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开拓循环经济技术-政策-模式一体化研究,形成了技术研发、数据获取、多维测评、政策模拟、标准验证、应用模式等系统研究架构,支撑绿色低碳循环多目标协同优化与综合集成。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一批重点项目,突破了若干“三稀”金属高效清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推动资源循环知名企业产学研深度合作,如开拓废旧永磁电机、节能照明器件及稀土等战略资源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先后获得中国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产生巨大节能减排效益;提出了循环经济多流耦合分析和多维绩效测评方法,测算了典型工业固废、废旧电器、包装废物、生活垃圾等异质循环路径多维绩效,制定了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0余项,参与相关标准国际化工作(ISO/TC297),有效支撑最佳可行技术遴选推广与行业高标准发展;开展了循环经济适配政策模拟和应用模式设计研究,建立了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耦合配置原理、产品循环周期利益相关者责任协调机制,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构建、资源环境税收改革等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充分发挥专业智库作用 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规划建设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以及中国工程院、北京市、世界银行等来源战略研究项目20余项,参与了“十三五”国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实施方案、“十四五”环境领域固废子领域技术预测与科技规划、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研究等系列工作,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政策制定,如:参与起草《科技支撑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取得成效》专报,提出加快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控建议;参与起草《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参与起草《欧盟发布新一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专报,提出加快部署循环经济国家科技专项建议。先后为几十家地方政府及园区提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编制服务,有力支撑北京等省市及区县绿色循环低碳领域高标准规划建设。

 

         编辑:刘潇   审核:杨蕾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