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Water》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Elemental sulfur-siderite composite filler empowers sustainable tertiary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even facing ultra-low temperature of 7.3°C》。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在《Nature Water》上发表的首篇论文,标志着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城市污水低碳处理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北京工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2022级博士生赵琪为唯一第一作者,彭永臻院士为唯一通讯作者。
《Nature Water》是Nature系列期刊中专注于水科学的国际高水平期刊,侧重于发表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论文,研究型论文年发文量在100篇以下,全面涵盖了水质、水处理技术、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学等,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能源-卫生”体系的关键节点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三级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拦截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的最后一道屏障。截至目前,我国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每日消耗的化学药剂已达万吨级,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以牺牲可持续性为代价换取清洁出水的技术路线难以满足低碳发展的目标。围绕上述重大技术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造粒技术的单质硫-菱铁矿复合填料,并在冬季低温(7.3±0.3°C)等严苛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了全面的长期研究与评估,旨在以其取代传统的碳源-絮凝剂依赖型的三级处理工艺实现“低碳-低成本”和“高效-高可持续性”的城市污水三级处理。该项研究成果为推动绿色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健全水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支撑。
基于液下造粒技术的S0SCF制备技术路线
彭永臻院士团队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在国内20余座污水处理厂中完成工程应用。持续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正在北京、广东、海南以及贵州等地的9座中型试验(50-100m3/d)中进行。新技术“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低碳脱氮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获评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绿色低碳领域榜单,成为该年度该领域25个上榜项目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技术”入选2023年度科技部“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水污染控制领域共18项。2023年度,彭永臻院士团队在SCI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彭永臻院士作为独立通讯作者发表了46篇学术论文,均为中科院一区SCI期刊。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和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的支持和资助。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4-00285-8?utm_source=xmol&utm_medium=affiliate&utm_content=meta&utm_campaign=DDCN_1_GL01_metadata
第一作者 赵琪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彭永臻院士,研究方向为城市污水低碳可持续处理技术,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6篇,包括NatureWater、环境领域顶刊Water Research(2篇)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其中1篇入围ESI在线高被引论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3项已授权;以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国际专利(美国)1项;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通讯作者 彭永臻
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环境工程和污水处理专家、工学博士、“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教师”等称号,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编辑:吕洋
审核:钟嶷盛、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