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高促会山河湾谷专场期间,校党委书记何明调研山河湾谷创新区,与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校地企三方座谈交流,深入探讨创新区未来发展规划。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北控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英龙等参加座谈交流。

何明表示,山河湾谷创新区作为校地企三方合作共建的典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凝练优势、凝聚共识,设定高远目标,细化阶段目标,真正把创新区打造成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创新高地:一是要扩大规模,深度聚焦首都重点发展产业,提升创新群体和项目的数量;二是要提高质量,吸引高水平团队入驻,孵化最前沿技术,布局科研重器,产出高水平成果;三是要增强实效,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完善机制,进一步理清准入退出、管理运行、审批决策等流程;五是要积极展示,借助服贸会、科博会等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展示机会,生动讲好山河湾谷的创新故事,不断释放山河湾谷的品牌效应。

王伟表示,一年来,校地企三方通力合作,打造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区运行模式,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山河湾谷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下一步,希望校地企三方进一步凝练目标、达成共识,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拓展空间、广纳资源,推动创新区建设再上新阶。

舒毕磊表示,希望校地企三方进一步凝心聚力、深化合作,聚焦“如何更好地推动三方联动”“如何充分挖掘用好创新区属地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孵化团队的退出和毕业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创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李英龙表示,一年来,三方紧密配合,形成了校地企合作的良好范式。北控集团将围绕空间、服务、内部场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聚焦投早、投小、投硬,推动高质量项目和产业深度对接、尽快熟化落地。



座谈会前,校地企三方领导调研了创新区入驻团队及项目,并与前来参加高促会的汉城大学校长李昌远共同为汉城大学全球产学研合作北京中心揭牌。

山河湾谷创新区成果转化专场论坛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主持。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中关村朝阳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毅翔,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司鹏搏,韩国汉城大学校长李昌远,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徐文,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荣誉主任朱希铎等参加有关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作大会总结报告。
山河湾谷创新区是北京市首个由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以北京工业大学平乐园校区为核心,辐射朝阳区南部九龙山、十里河/西直河、百子湾、欢乐谷(“山河湾谷”)等周边区域。创新区聚焦工业场景牵引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首都东南部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区自2023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1.3万平方米先导区规划建设,建成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医工交叉、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创新中心,43个北工大创业团队入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区已集聚科创企业70余家,“山河湾谷创新区,朝阳南部新动能”的建设成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论坛播放了山河湾谷创新区宣传片,发布了山河湾谷创新区一周年建设成果,举行了山河湾谷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山河湾谷创新学院荣誉导师聘任仪式、山河湾谷创新学院开班仪式、山河湾谷星火探员聘任仪式和山河湾谷国际服务示范区中韩工作站揭牌仪式。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为山河湾谷生态合作伙伴进行授牌,为荣誉导师、星火探员颁发聘书,为国际服务示范区(中韩合作站)揭牌。随后,山河湾谷创新区华氢生物、奥创威、湾谷智行、磁帧量仪4个入驻团队的科技产品进行首发报告。

华氢时代(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氢健康与AI高清医学等未来健康产业。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马雪梅教授以“氢国氢城:未来已来”为题,介绍了企业通过深耕氢气生物医学、干细胞、微流控制备等前沿技术构建美丽健康基地,并将智能转化医学技术平台服务于生物医药和美丽健康领域的愿景。华氢生物首次提出“氢气再生医学”和“氢医美”概念,成功研发“原创氢敷料医美系列产品”,在无创皮肤抗衰及微创修复方面效果明显,核心技术已经递交数十项发明专利。

北京奥创威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技术装备服役安全检监测设备的研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吕炎教授以“锂电池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为题,介绍企业深耕关键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典型缺陷/运行状态”的无损检测及监测问题的技术突破。团队聚焦锂离子电池运行状态的无损评价难题,提出基于超声检测技术的全域运行状态评估新方法,围绕声学理论构建、传感器件设计、检测系统集成、智能算法开发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产品已在中唐电、华为、中电科、北京航天环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现场测试和示范应用。

北京湾谷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人工智能赋能全场景式交通宣传教育基地。城市交通学院李海舰副教授以“大中小教育一体化协同创新—人工智能AI+教育创新基地建设”为题,介绍了企业利用学校工程技术优势,从“AI+”和“安全交通教育场景” 两个维度充分整合教学设备和产品资源,形成地面交通、地下交通、低空交通全场景安全交通宣教课程的创新实践。目前,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将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规律,进一步打造全面覆盖大中小安全交通的优质教育体系。

北京磁帧量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钢铁制造业和齿轮、曲轴、车身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业提供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解决方案。北京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宁梦帅以“高端管线钢板‘硬斑’微磁成像仪”为题,分享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国内首台套硬斑无损检测仪器产品。该产品针对国内无法生产检测钢板表面硬斑磁探测仪器的瓶颈问题,借鉴指纹识别思想,创造性利用微磁相机采集材料“磁指纹”,并将其输入定制化人工智能模型,实现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目的。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企业欢迎,已销售应用于宝钢集团,为其高端管线钢出口获得“通行证”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相关产品已销售14台(套),并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推广。

论坛还举办了2025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ITEC)山河湾谷高校专场赛启动仪式。ITEC包括全球创业赛、国际创新峰会、生态伙伴创新大会等分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共吸引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余名创业者、1.4万余个项目参与,推动1200余个项目落地北京,吸引撬动投资约450亿元。今年,在延续前12届大赛优势的基础上,第13届ITEC专门设置山河湾谷高校专场赛。





ITEC项目路演环节,来自新加坡H2Edge Technologies公司的“基于高熵合金(HEA)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技术,为实现低成本绿色氢气生产”,来自意大利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的“远程机器人超声技术”和“融合前沿科技的多功能外骨骼可穿戴机器人”,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Truth-seeker——赋能仪器和科研实验的智能体”、深圳市智源空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动态精密测量的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安全运维”5个项目团队代表分别阐述了项目背景、市场痛点、核心技术、项目进展和市场前景,诚邀创业者一同加入。

论坛结束后,本届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举行了闭幕式。大会汇聚了8家主办单位、百余所联合主办高校的强大合力,吸引了亚洲、欧洲、北美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8所高校、520家企事业单位、1200余名专家出席,共同架起全球高校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桥梁。大会取得了“搭建国际化交流与展示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集成全球前沿科创成果与先进模式”“服务生态再升级”“打造校地企融合发展新范式”五个方面主要成果。希望与会嘉宾以此次大会为起点,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书写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地企协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