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就“应对气候变化,中美如何合作”这一问题接受了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

对于《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的发布,潘家华教授指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次联合宣言的发布是历史性的,其意义完全超过了中美两国合作的本身,因为它是一种标志、是一个标杆,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量。
联合宣言中指出,中美双方针对21世纪20年代的这十年展开合作。潘家华教授表示,这十年十分关键,如果这十年迈开了步伐,后面的道路就会比较平坦,这一好的开端对中美两国至关重要,如果中美两国能够联手合作示范,对全世界都有引领、示范、乃至倒逼的效果。

关于中美双方计划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的意义,潘家华教授表示,中美两国建立的联合工作组,是实实在在的机制保障,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需要多部门的联动,这一机制保障对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乃至全球进程的推进都至关重要。
最后,潘家华教授讲到,我们所应对的气候变化不仅是未来的挑战,也是当前的挑战,必须要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必须要有国家率先做出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美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的形式提供资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
新闻链接:
https://tv.cctv.com/2021/11/11/VIDETgrS5vXbrzNo6n5gEF2K211111.shtml?spm=C45404.PLCcHnO0TNnZ.EfYEA7ucEeUS.10
编辑:刘潇
审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