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2月4日,北工大文法学部社会学系与社会工作系成功在线举办“社会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李路路教授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社会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做交流发言,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教师在线参加会议研讨。
李路路在致辞中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将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置于新文科建设的框架和背景下,以新文科的创新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新文科内涵、推动知识交叉融合,并以“目标-问题”导向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规范,开展有特色和可衡量、可预期、可控制、指标化的专业建设。李路路表示,本次研讨会由具有工科和地方高校双重属性的北京工业大学组织,对于探索社会学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新文科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北工大文法学部负责人对与会领导和专家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该负责人介绍了北工大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和建设情况。他指出,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在人类社会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加的今天,社会学类专业应当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深刻洞察力,更加坚强自律、更有良知担当的专业人才,对外充分展示并不断辐射社会学人才的品格。
会议的上午场是社会学专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飞舟教授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北大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经验。针对“人格教育不够完善、教师指导不够充分、理论经验不够衔接、田野训练不够系统、同伴交流不够充分”的问题,通过实施导师制、建设实践基地、开设小班课、举办工作坊、对接挑战杯等探索实践,在田野教学专业指导、田野调查地点选择、调查技能系统训练、多层次交流分享、成果巩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朱斌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卢春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苗大雷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建民教授、东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晶晶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宋辰婷副教授等专家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校社会学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特色、现状、成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分享了以研促教、实证导向、凝练特色、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当前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法。
会议的下午场是社会工作专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伟和教授的主旨发言重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从“链式关系”到“能力为本”的整合性培养模式。他指出,当前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仍不均衡,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与中国社会发展转型面临的社会问题压力及社会建设需要尚不适应。通过分析链式学科关系、默会知识与清晰知识的辩证关系,科学回答了“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交流发言环节,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吴帆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朱眉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安秋玲副教授、首都经贸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吕新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谢立黎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邢宇宙副教授等作为专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中关于实验教学的具体举措、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和实务能力培养等内容,同时指出了当前社会工作中实务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交流环节之后,上下半场各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和北工大教师围绕新文科建设、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本科生导师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专业兴趣培养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高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推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研讨会闭幕式上,文法学部党委负责人简要回顾了研讨会全过程,并就一流专业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看法:一是要结合新时代国情和新文科特点,紧紧围绕学校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二是要明确立德树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知识创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能力的建设任务;三是要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出发,充分考虑相关者利益、落实培养方案,形成明确的建设路径;四是要明确责任、建好团队,做好有组织的教学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