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校园

/ BJUT TODAY

北工大成功举办“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设计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时间:2022-12-11

12月10日,由北京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设计学会指导,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设计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致力于适应新文科发展应用方向,把握设计学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设计人才。

嘉宾致辞环节,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人表示,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和北京市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并促,通过国际化交流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更好地推动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台。

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专班副组长李童表示,张家湾设计小镇聚焦空间盘活、产业导入、配套完善,迅速形成产业集聚之势,是城市更新的典范。本次研讨会致力于和国内外知名高校、产业园区拓展合作渠道,建立宣传和交流平台,期待通过研讨会,共享更多关于创意设计领域的前沿思考和对培养设计人才的真知灼见,助力张家湾小镇更好地为北京打造设计之都、传播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在致辞中表示,高等教育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各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延伸。如何培养跨学科设计人才,已成为设计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北京设计学会旨在促进设计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对本次研讨会有着很高的期待。

专家演讲环节,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学院院长孙凌云教授以《支持创新能力提升的设计教育体系》为题,讲述了“经典设计-设计思维-智能设计”的变迁以及智能增强时代的设计回路,分享了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经验做法,提出“应从生态视角实现创新能力、提升设计专业课程变革”的观点。

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国际合作设计分院院长罗仕鉴教授聚焦“设计赋能,文化交融”主题,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国际合作设计分院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建设内容、学生活动等情况,着重介绍了依托联合国国际设计教育基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经验做法。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孙效华教授以《作为交叉学科的设计学人才培养》为题进行演讲,针对多学科问题攻坚、跨领域整合牵引、深入垂直领域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案例展示,为新文科的数字化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诺丁汉大学马丁教授的演讲主题为“面向智能制造时代的超个性化设计方法和理念”。他基于大规模生产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设计,利用智能交互设计等方法开发3D编织和智能纺织产品”的超个性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助力设计、制造、市场、使用等四个环节紧密相连。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教授以《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为题,从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设计学科改革,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学科建设,艺术与学科融合的交叉与探索,从“未来”的角度回看设计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演讲,详细讲解了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的构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相关成果和科研模式、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等重要内容,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议下半场,英国牛津大学彼得·沃尔顿教授在《英国牛津大学跨学科培养的理念》演讲中,以解决气候变化为切入点,分享了牛津大学的跨学科育人模式;日本千叶大学副校长渡边·诚教授以“日本千叶大学设计学人才培养的路径及发展趋势”为题,介绍了基于工作室的实践课程和研究课程,以及联合海外大学开展的实践课程;英国牛津大学马修·尼科尔斯教授在《记录历史 传承文明——数字化技术助力历史建筑教学》演讲中,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教授古罗马建筑设计⽅法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学科交流融合的重要作用;美国新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艾琳娜·帕森蒂教授在《美国艺术设计职业培养的体系》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学院“以设计思维为中心,设计以人为本”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新模式;爱尔兰科克大学艺术凯尔特研究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阿米达·加尔萨教授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艺术研究”主题,详细介绍了数字人文艺术新的智能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韩国弘益大学设计学院赵泽衍教授在《神经美学的跨学科研究》演讲中,以“什么是美”切入主题,通过神经语言设计这一概念来探索“美”的本质和内涵。

第三方数据显示,本次研讨会线上观看3.8万余人次,为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编辑:曹雨   审核:刘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