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学校量子科技领域学术创新与学科建设,5月17日,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举办“光科学与工程”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教授受邀作“万物皆可量子——量子计算 人人有责”专题学术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技术转移中心、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负责人及师生15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蒋毅坚教授主持。
俞大鹏以"万物皆量子”的哲学命题开篇,深入阐释量子力学作为自然法则基石的理论价值和哲学意义。他通过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辩证分析,系统论证了量子科学研究对认知本源、突破技术边界的基础性作用。在展示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最新成果时,俞大鹏重点解读了分布式量子芯片互联、玻色编码纠错等突破性技术,以及稀释制冷机、电子束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进展。他表示,量子计算,人人有责,面对紧张的国际竞争态势,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者需聚焦"根技术"突破,勇担使命、科技攻关,以原创性研究开辟量子技术新赛道。

交流互动环节,俞大鹏围绕量子科技尤其是量子计算的技术细节、国际国内研究方向与发展热点等内容与师生们进行深入探讨,对量子技术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深刻见解。他强调,量子计算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引擎,将极大地推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进步,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复杂现象、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会前,俞大鹏考察了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微纳光学、半导体光电、先进光纤等实验室。在先进半导体光电技术研究所,重点参观了团队核心“根技术”产业化设备成果——国产电子束光刻机,并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