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微信公众号:新时代新征程!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两会寄语”

来源: 时间:2022-03-0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两会期间,交叉科学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交叉科学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无疑将会承载更大的历史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聂祚仁:

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举国关注,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为“十四五”时期交叉科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院校是交叉科学发展的主力军,聚焦重点领域,在脑科学、人工智能、新药创制、先进材料、双碳绿色行动等可能催生重大原创成果的重点交叉领域发力,推动各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急需及“颠覆性技术”。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头或参与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相关领域交叉融合力度,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长 周济:

“学科交叉”成为此次两会热议的一个焦点,反映出学科的交叉融合已从纯粹学术问题转化为国家战略问题,它关乎未来科技的走向,关乎新兴产业的发展,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作为国内首个交叉科学学会,在这种大的发展格局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把握发展机遇,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积极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大平台,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为打造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孙华飞:

人工智能是大国竞争的焦点领域,人工智能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高度。目前技术封锁成为西方阻碍我国发展的手段,各种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愈挫愈勇是自带的基因,原始创新成为我们破解当前困局的动力。人工智能亟需学科交叉,只有高水平的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获得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为高水平的科学交叉研究提供平台,推动原始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助力破解卡脖子问题的解决。

翼乘“两会”之东风,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学会副理事长、华夏国际智库理事长 、研究员 陶庆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为新时期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学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学会要围绕北京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以及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着重发挥引领、推动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边缘学科发展,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以此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内生动力。要积极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依托合作项目推动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创建北京交叉科学学会活动品牌,营造适宜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静: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交叉科学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高精尖缺领域保持我国领跑位置,迫切需要基于交叉科学发展取得更多技术创新。“十四五”时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对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疫苗技术、基因治疗、活性材料、双碳绿色行动、元宇宙等高科技领域,加强多学科交叉与联动,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应加大相关领域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打造交叉科学战略研究平台,加强顶尖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的集成创新,推进交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积极鼓励复合型人才攻关世界科技难题,为“高精尖缺”产业带来创新性、突破性、颠覆性的发展助力。

京联合大学教授、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玄祖兴:

科技创新是这次两会期间的一个高频词,国家将非常重视交叉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对于促进社会的科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将在学科交叉及交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的一员,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以国家的战略需求统筹发展。学会将尽力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好的交流平台,脚踏实地的做好服务,搭建好平台,促进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q2FvhOtSIoM7jRH1lNRIaw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