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北京工人新闻客户端:李小军委员:加强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

来源: 时间:2022-03-1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博士生导师李小军教授近日提交了《加强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提案,建议加强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教育。

李小军教授长期从事地震风险与防震减灾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担任了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地震和火山活动风险管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他表示,我国一直较为注重工程抗灾能力的提高,但在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方面,缺乏经常性和系统性教育。

“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缺乏,对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特性及灾害的程度与分布等不了解,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加重。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涉及硬能力的提高和软能力的提高,其中软能力包括灾害风险意识和应急对策等。”他介绍,汶川地震前,安县桑枣中学开展经常性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得其在汶川地震中虽然处于重灾区,但有效的应急疏散保证了学生无一伤亡。日本发生过多次地震,特别是在2011年特大地震中人员伤亡远小于我国同水平地震情况,且地震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更小,这些都与日本政府和全民高度的防灾减灾意识相关。

对此,李小军建议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意识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教学对自然灾害风险内容的重视,逐步实现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形成,提高中小学生及他们成年后应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并通过中小学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教育,带动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

他进一步建议,比如在小学课《科学》中增加自然灾害风险相关内容,不是单独设置自然灾害风险章节,而是要融入到相关科学和地理知识介绍章节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留下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加大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世界及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布和发生规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知识内容,让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自然灾害以及地理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建议将《地理》改为《地理与自然灾害》或相关课名,这有利于加强自然灾害风险意识的教育。

北京工人新闻客户端:https://app.workerbj.cn/as/opened/n/c013883f3376472f912a57b1f0295ee7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