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北工大推进德育创新:体验式+情境式+互动式

来源: 时间:2005-04-07

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他们坚持以教育的新形式,改变过去以教育者为中心和灌输式德育的传统做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行生动有效的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北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中,闪耀着这样几个醒目的数字:

“四大主题教育”── 由知到行,构筑体验式教育环境

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是北工大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旨。在这里,体验式教育每年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2001年,学校率先在北京高校中以“诚信与责任”为主题,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以“无人售报”为契机,使学生通过体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将自身意识中对诚信的一种空泛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在现实体验中对自身行为的内省与思考。2002年,以“在集体中求发展、在成长中创造价值”为主题,在校园中引发了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的大讨论。2003年,非典肆虐京城,以“与非典抗争到底、将学习进行到底”为主题,引导学生与非典抗争,向自我挑战。2004年,以“成长、成才、成功”为主题,倡导学生“摆脱成长的烦恼、创造成才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四大主题教育活动,为北京工业大学这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平添了一抹浓重的人文色彩,为学生摒弃平庸,从成功走向卓越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搭建起了一座让学生体验感悟、展示自我、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平台!

“三大典礼”── 由教育到感染,营造情境式教育氛围

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与毕业典礼在大学校园是司空见惯的庆典活动,北工大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营造情境式教育氛围。近年来,学校对每年例行的“三大典礼”做了重大改革,删除了一些繁琐、程式化的环节,增添了能够对参加者产生影响、唤起情感、留下印象的内容,力求使“三大典礼”在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对其行为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开学典礼营造的责任与希望、奖学金颁奖典礼营造的光荣与快乐、毕业典礼营造的成功与奋进,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教育特色。在开学典礼中增添的新生奖学金的颁发与入校宣誓仪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四年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庄重的承诺;在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增添的名人主题演讲和一些现场参与情节,使每个获奖者得到继续前进的激励;在毕业典礼上增加的“放飞心愿”和“留下你的足迹”环节,使毕业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新的“三大典礼”,使每位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为激励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思想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两课”和“两大宣教网站”──由灌输到导向,架起互动式教育平台

北工大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输方式时,注重开展互动式教育,在 “两课”──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上,学校较早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取课堂演讲、团队专题作业展示、网络互动等方式,有效地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面对近年来扑面而来、学生又趋之若鹜的网络文化,学校加强宣教网站建设,将其优势功能运用到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如今,无论是作为门户网站的“工大广场”,还是校团委的“学生园地”,都构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建设队伍。目前,“工大广场”既有新闻速递、理论时政、教育空间、经典影片、视频点播等教育型栏目,也有心灵之约、校园指南、成绩查询等服务性栏目。而反映学生党建的“向日葵”、与学生每周沟通的“点点必答”、将思想教育与个体参与激励有机结合的“夺标广场”等参与互动式栏目,更突出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校团委建设的“学生园地”网站,遍及全校150多个班级,校内较有影响的学生社团和学生刊物,都在其上建立自己的主页。这两个网上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定位准确,界面友好,深受在校学生的喜爱。

人们看到,这些数字一一记载了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北工大的师生还在努力探索。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