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高科技营造校园安全空间

来源: 时间:2004-09-17

对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籍华人卞学黄先生来说,有一次到清华大学讲学的经历使他印象格外深刻。那天,他乘坐出租车来到清华,下车后突然发现自己讲学用的幻灯片全遗失在了车上,这可是讲学要用的重要材料啊!卞先生特别着急。接到报案后,清华大学保卫部立即从监控录像中调出了出租车的情况,帮公安机关及时找回了失物,卞先生的讲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在校学生几万名,校内居民上千户,占地面积千余亩,每天进出校门的车、人流量十几万次……今天,大学校园已是名副其实的“小社会”,这里的治安状况与每一个在其中求学、工作、生活的人息息相关。如何让这个“小社会”安全又宁静,如何为师生创建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向科技要保卫力量,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安全”,这是高校科技创安工作给出的答案。

  “高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开发者,更应该是高科技的应用者和受益者。”

  站在二楼的指挥室里,透过玻璃屏俯视一楼的十几台电视监视屏幕,只见校园各个出入口和主干道上人来人往、车辆穿行的情况一目了然,中央大屏幕上显示着校园的俯瞰景象,随着画面的不断切换,校园各个方位的情形尽收眼底。

  这里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监控中心,“我校目前安装了摄像头62路,采用先进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融合传感以及全数字硬盘录像存储等现代技术,通过这里的显示终端能清晰地看到各监控点的动态,并且可以将图像存储15天,以备调用。”从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侯光明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他对这套监控系统的信心和自豪。

  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磁条报警装置”,到80年代的“短距离无线报警器”、90年代的“红外防盗报警系统”,再到现在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2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北京高校的科技创安工作实现了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的跨越式发展。

  “单靠人力和物力进行安全防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由过去的简单粗笨越来越向智能化转化,常规的‘三铁一器’(防盗门、防护栏、保险柜和防盗报警器)防范措施已经无法适应形势需要,甚至过多的防护栏反而成了危急情况下逃生的阻碍。这种情况下,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张德玉处长指出,高校在科技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要充分挖掘出来,高校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开发者,更应该是高科技的应用者和受益者。

  侯光明副校长对此深有同感,他介绍说,2003年年底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峻工以后,与往年同期相比,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了33.3%,火灾事故下降了78.8%,自行车丢失案件下降了46.6%。新建的安防监控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快速、真实、存储、记录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校的科学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技术防范手段中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犯罪分子望而却步。”

  “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为重要。”安防监控系统的存在对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不可小觑。比如,北京大学理科楼群原来属于高发案率地段,因为整个楼群建筑面积有7万余平方米,楼内有多个公用教室、院系办公室以及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天上课的学生流量近两万人,对于这样规模大、贵重物品多、通道走向复杂的楼群,很难达到防范的效果。后来北大建立了安防监控系统,在系统启用以后,发案率明显降低。

  “技术防范手段中科技含量的增加,防范手段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犯罪分子的作案难度,使得犯罪分子望而却步。”北京大学相关专家分析说,技术防范的使用使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更为害怕。通常犯罪分子是在有条件作案的情况下才会实施犯罪的,当他们知道有一只“眼睛”始终在盯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有所顾虑或无条件实施,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停止了犯罪。

  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大学校园的格局和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形势下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艰巨。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清华大学保卫部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学校安装了防盗报警系统的部位,这些年来很少发生过盗窃等治安案件;偶尔出现异常情况的,通过监控资料也能为及时破案提供有力的线索和依据。

  “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保护人。”

  加强技术防范队伍建设,也是科技创安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北京高校在建成安防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组建了被称为“校园110”的快速反应“部队”,保证随时发现情况,随时到位处理。

  “不能光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还要确保出现特殊情况时保安人员能及时到位。”据北京工业大学中心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介绍,通过无线对讲向正在巡逻的保安员发出指令后,只需几分钟保安员就能到达指定地点。

  “校园110”不仅处理学校的治安案件,还以帮助师生解决日常问题为己任。北京工业大学值守“校园110”热线电话的校卫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守候在热线旁,并且保证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解决问题。至今,校卫队员们已多次排除消防隐患和治安隐患,为在校职工、学生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上百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不仅开通了“校园110”电话,还设立了“校园110网上求助报警专栏”,一旦校内发生警情或者需要紧急求助的状况时,学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请求帮助。如果事情不太紧急,也可以登录“网上110”,将案情或求助事项按提示要求填入表内,学校保卫处承诺: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或答复。

  “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保护人,”北京高校保卫学会秘书长李汉军博士动情地说,“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师生们能够快乐地学习、生活,是我们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自助报警器、摄像探头、中央监控室……一张高科技含量的“安全网”正在逐步覆盖北京各高校。记者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了解到,目前全市近50所高校已经全面展开科技创安工作,预计到2005年,此项经费投入将达到两亿元左右,届时一个覆盖学校及周边范围的安全防范系统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天候、多方位、多视角的监控报警系统,将有力保证高校这片净土的安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