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6.8万人,同比去年增加1.6万人。对于学生求职者来说,由于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和深入职场实际环境中的视野,他们依然普遍面临求职安全和信任度相关的问题。不仅如此,为了提升自己在应聘中的优势,还有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但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虚假宣传”“拒不退费”的消费纠纷,更为严重的还会遇到“培训贷”。
为此,北京晚报《教育》周刊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为学生求职者提供相关建议,帮助其更好地步入职场,避免遭遇求职陷阱。
求职过程并不容易 各类陷阱还需注意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的减少,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为了让自己更具优势,会选择报名参加一些职业资格培训。很多培训机构还会打出保就业的噱头进行招生宣传。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认为,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理论上没有问题,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都是在“卖”证书,专业含金量很低,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真正有含金量且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为数不多,因此,在选择参加培训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同时,陈志文建议严厉打击各种以保就业为名义开展的各种培训。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抱着“证多不压身”的心态,盲目考证的做法,陈志文建议谨慎选择“保就业”的各种培训,尤其是很多培训机构以免费学、保就业为名义参加培训的模式,大多存在小额贷、欺诈的风险。“培训机构不是用人单位,如何能保证你的就业?”
北京工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线下专场双选会
在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雅静看来,“证多不压身”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大学生前置性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如果对生涯规划有系统思考,能够针对自己的求职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竞争力,无论是考证还是其他就业准备,都会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也可以有效区分哪些培训和证书是必须的,而不是陷入盲目考证。“因此,作为求职者需要通过明确求职目标,再进一步关注这个领域对于职业资格认证的动态,从而对职业资格培训的必要性和专业性进行甄别。”
方雅静还在接受采访时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四类陷阱:第一,收费陷阱:需要大学生缴纳工费、体检费、培训费、报名费等,告诉大学生转正后报销,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以没有通过试用期或者找各种理由让学生主动违约或放弃岗位,进而不退还费用。第二,虚假招聘陷阱:用人单位没有岗位空缺,但又需要人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试用期一过就用各种理由解聘。第三,知识产权窃取陷阱:用人单位将要开展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交给求职者,无偿获得求职者的创意和方案。第四,夸大宣传陷阱:包括对岗位描述、薪酬、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在发布招聘信息时进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描述。
“大学生落入求职陷阱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市场办公室主任赵宁分析指出,从专业程度来说,陷阱设置者往往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专业选手”,而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类求职陷阱时却是缺少准备的“业余选手”。从心态角度来说,陷阱设置者往往深刻理解大学生求职心态并针对求职大学生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忐忑、焦虑、求全、攀比等心态使其更容易掉入陷阱中。此外,即使大学生收到、重视了各种提示、预警,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了相关内容,同时,自身能保持积极、平和、健康的求职心态,但在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型、复合型陷阱时,仍然不免落入陷阱。
职场新人要算大账 扎实做好每件小事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正式步入职场前都需要经历的一段过程。对于实习期间需要注意什么,方雅静提供了如下建议:
第一,在求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如果目标单位对于实习经历有特定要求,或者对于本单位实习生优先录取,那么学生就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实习经历的时间安排,比如:在毕业前一年先进入目标单位进行实习;第二,如果仅仅是从提升能力的角度,因为不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比如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担任学生活动主持人、演讲比赛等多种不同的校内外活动或者实习工作来锻炼或者证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业、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单位实习等个人就业能力积累的时间。
方雅静同时认为,简历是对于自己应聘岗位有效经历的呈现,对于大学生来说简历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大学期间“行动”的结果。因此,相对于漂亮的简历,扎实的行动,真实的历练过程其实更为重要。
对于何时进行实习较为适宜,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处级辅导员廖满媛建议说,如果课业允许,大学生可以趁早进入职场进行试错,寒暑假或学期中均可。但所处学段不同,实习目标需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底子薄弱,实习要注重融入职场,提升职业通用素养及基本办公技能。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前半年,要以求职目标为导向、以留任为目的选择实习。或者说,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有一两段持续2-3个月的高质量的实习经历。
此外,廖满媛还建议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结合自身的专业、个性、兴趣和发展视角,找到自己的“职业蜜罐区”,通过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提升个人能写、能讲、能谈的综合能力;又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融入新团队项目组,对标职场优秀前辈,争做小助手,善用管理工具,做出高绩效。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以至于今后能否在相关领域有所成就往往与步入职场最初的几年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初入职场,很多新人会被安排做一些基础性、繁琐的工作,由于这种工作不被重视,加之没有挑战性,久而久之,职场新人会感到厌烦,很难坚持下来。
对此,陈志文提供了三条建议:“首先,扎实做好每一份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具体的事情,基层做起的,不要想一口吞个金娃娃。认真,用心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举轻若重,一定会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不要忘记,周围的人都会看在眼里,一旦有机会,一定会给你,尤其是领导。其次,不要过度考虑‘办公室’政治。我们不能否认存在所谓的办公室政治,但‘简单’化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可能更好。第一次可能会有人认为你幼稚,时间长了就知道你就是这种人,反而是那些所谓精明的人,大家都会警惕,敬而远之。大家摸摸自己胸口想想自己喜欢什么人?就按那种方式做人。最后,职场新人不要算小账,要算大帐。相比较而言,职场新人在经验、资源等方面的确不足,但最大的资本是年轻,有时间。因此,职场新人不要计较多干活,回报却很少。其实,多干活就是长本事的过程,某个时间点上看似是吃亏,但从人生长远看,却是占便宜的。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同事还是领导,恐怕都不会喜欢特别计较的人。”
面对压力积极乐观 多找差距多做调整
面对目前的求职现状以及职场环境,作为职场新人的大学生,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并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红川建议做好三个准备:第一是正确面对压力,不要把压力看成是给自己带来恐慌的东西,而是一个挑战,这种心态可以帮助自己用理性的方式去应对压力;第二是正确面对情绪,不要试图去压制甚至对抗自己的情绪,要接纳自己的种种情绪,让情绪成为自己的背景而不是噪音;第三是正确面对自我,经常做一些反思,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理解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
对此,方雅静在接受《教育》周刊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的疫情带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可控的,难以预料的,应对变化,需要有洞察力、适应力和应变力,因此对于步入职场的新人,在做阶段目标的时候,除了主要目标还要有备选方案。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职场环境在发生快速且急剧的变化,一些职业会消失同时又有新的职业会产生,因此,对于职场新人以及所有在职场中的人都需要持续保持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自身可雇用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职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北京日报新闻客户端:https://bj.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Share/5ba1f926e4b0976ea0d9a0fc/AP62bc467be4b01c9fa7b2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