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以“建设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使命与挑战”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简称:北工大)举办。本次论坛由北工大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主办,文法学部承办。
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成立于2014年,该基地立足首都工程和科技教育发展研究前沿,重点攻关政府和工程行业领域决策咨询、产出高端智库成果,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北京智造”战略,成为首都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政策咨询高端智库。基地每年通过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着力为广大师生搭建工程教育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活动当天,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新时代工科课程思政的教与研”等方面的内容。
北工大副校长、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理事长吴斌在致辞中表示,工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工程人才的使命,其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当前仍在供需结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短板。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应以更高的站位审视和思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继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大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教授作了题为《“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改革与实践》的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应看到,工程教育还存在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尚且存在不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不适应产业拔尖人才需求、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大痛点。他重点分享了北京邮电大学“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改革与实践,即构建ICT领域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的新工程教育体系,以试图破解当前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雷庆研究员作了题为《深入推动工程教育“微”改革》的报告。他简要回顾了工程教育改革历程,指出改革路径呈现“政府主导、顶层设计,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的特点。他表示,在以宏观改革为主体的工程教育背景下,深入推动工程教育“微”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所谓微改革,是指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或者将现有部分课程重新组合,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他强调,微改革的主体是直接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程层面的微改革中,教师掌握改革的主动权,能够体验到改革的成效,这对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除了上述嘉宾,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代表也分别进行了发言。
北京日报新闻客户端:https://bj.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Share/5ba1f926e4b0976ea0d9a0fc/AP63037e0be4b073338173977c.html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