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新华社新闻客户端: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北京工业大学这样做

来源:新华社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2-10-28

促进创伤愈合的氢生物医学技术,“变身”成为新型缓释敷料和医美产品;实验室里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应用到电动及储能市场当中;高功率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经过产业化,缓解了我国激光器核心部件对进口的依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正通过赋权转化路径从实验室走入市场、服务社会。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生物技术系教授马雪梅深耕氢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多年,她所带领的团队在严重创伤救治、航天生物学、肿瘤防治、慢性病及氢分子作用机制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马雪梅团队在创伤救治领域原创性地发现了氢气引发的全新伤口愈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出新型氢分子缓释敷料。

在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的过程之后,作为北京市首批三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之一的北京工业大学,积极帮助马雪梅团队将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

“从理论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差异是巨大的,我很幸运地成为了试点当中走在前面的一个,得到了专业团队的全方位帮扶。”马雪梅说。“学校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团队来做成果转化工作,还有专利事务所为团队服务,积极帮助我们的项目推进。”

马雪梅教授(左二)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受访者供图)

在北工大的政策帮扶下,马雪梅团队为相关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专利群,并于2021年12月以技术入股方式成立了新材料科技公司,将致力于生产基于新型储氢材料的医用敷料及相关医美产品。目前,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启动。

类似的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案例在北工大还有很多。北工大于2018年4月获得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关村管委会“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授牌,在此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北工大技术转移中心,2020年10月成为北京市首批三家“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之一。

“我们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抓两个方面,一个是抓‘创新链’前端,围绕重大的‘卡脖子’工程去做原始创新和研发,还有一方面就是抓‘产业链’前端,转化高校多年来的科研积累,用来服务社会。”北工大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闫健卓说。

据闫健卓介绍,学校以“赋权改革”为契机,确定了“先赋权后转化”的新型转化路径,明确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共同权属人”身份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并获得相应的转化收益分配。

“学校打通了校内堵点,建立起决策体系,同时明确风险防控。我们还配套出台了21项成果转化流程文件,如赋权流程、知识产权变更该怎么执行等等,确保政策能够完全落地。”闫健卓表示。

此外,据介绍,北工大还积极探索实践高端技术经理人的专业化培养模式。

“技术经理人如果不了解技术,不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就很难去做好这种转化,这样的人才在社会上是稀缺的。”闫健卓表示,学校积极进行技术转移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改革,组织相关学院开发出多门技术转移方向的研究生课程,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新华社新闻客户端: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176207?d=1348c64&channel=weixin

文字:叶心可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