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月6日,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主办,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协办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岭南大学、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斯特灵大学等国内外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线上线下共计300余人参会。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四平研究员与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四平对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学科始终关注首都社会建设需要,在推进首都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重大课题的深入探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为推动全球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研究贡献智慧。莫家豪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全球超大城市治理和社会政策议题,契合国家大力推动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对各地城市管理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的探讨交流,共同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作出贡献。
在随后的5个主旨演讲单元中,参会学者聚焦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两大领域,围绕社会形态变迁、社会风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支持、城市更新、公共卫生事件、跨境人口流动、住房、养老、教育、环保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研讨。
研讨会第一单元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刘欣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研究员以《社会形态变迁的内涵与意义》为题,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形态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主题、体系和行动框架;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以《大都市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为题,阐释了“大都市社会治理的重点应转向对不确定性应对的常态化监管”的观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成伯清教授以《市域社会治理的理念与路径》为题,指出市域是恰切的治理空间尺度,以市域为依托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主任陈锋教授以《市民诉求驱动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逻辑转变与实现机制》为题,详细阐述了“以市民诉求驱动的全域中心工作的治理逻辑主要依赖于社会动员、数字治理以及政治统合为协调的整体性治理机制”观点。
研讨会第二单元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胡建国教授主持。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教授探讨了《未来的深圳社区凝聚力与城市生活》,阐明城市归属感对于社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张文宏教授分享了《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反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治理》,探讨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协调如何达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体目标;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探讨了《“社会面”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强调“社会面”既是乱力也是活力,城市治理必须相信社会、走进社会、建设社会;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李升教授分享了《居民社区参与受何影响?——社区营造视野下的社工介入与政府决策》,提出构建“政-社(社区/社工)-民”的一体化联结关系,推进居民主体参与式的社区治理体系。
研讨会第三单元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杨荣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天夫教授围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再思考》主题,分析了社会组织有可能带来治理的新难题,要重新思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教授以《新型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创新》为题,探讨了城市更新对居民公共生活领域、基层民主建设和基层自治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意义;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杨桂宏教授探讨了《数字时代的网约工社会保障权益问题》,以社会保护主体结构视角分析了平台经济下新就业群体的保障缺失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对策建议;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黄耿华助理教授以《香港的跨境居民与跨境社会政策: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挑战》为题,探讨了香港跨境社会政策的福利可携带性问题,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融合提供借鉴。
研讨会第四单元由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石峥助理教授主持。岭南大学研究生院邱勇教授分享了《解决香港不适切住房问题的路线图》,探讨了香港解决住房问题的具体方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王敏副教授探讨了《保障房供给和混居社区:挑战、政策争议和北京案例》,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了混居社区可能存在的治理课题,探讨了未来北京保障房供给的可能方向;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黄耀萱助理教授分享了《大都市新城开发与住房的可支付性:来自香港的证据》,提出“新城的住房建设应优先考虑当地低收入人群,从而更好地保障住房的可支付性”观点;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刘佳昕助理教授以《挤出还是挤入?中国公共养老金和代际转移的互动关系》为题,分析国家养老金政策的公共转移中“挤出”和“挤入”效应共存现象,致力于揭示公共转移和家庭支持在福利供给中的作用。
研讨会第五单元由斯特灵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维姬·麦考尔副教授主持。岭南大学研究生院石琤助理教授分享了《香港长者在大湾区跨境养老的障碍研究》,探讨了跨境养老中的福利“可携带性”和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约克大学社会政策学院院长安东尼奥斯·鲁姆帕基斯副教授以《家庭向年轻人提供情感支持的能力——约克和斯卡伯勒地区的比较研究》为题,揭示了影响家庭提供情感支持能力的地方社会经济因素;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王潇然讲师以《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的可及性:北京市和纽约市家长的观点与经历》为题,探讨了不同的政策设计如何影响家长在特需儿童服务方面的可及性障碍;约克大学社会政策学院卡洛琳·斯奈尔教授分享了《理解英国净零转型中的脆弱性:一个概念框架》,阐明了弱势家庭和社区在净零排放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着眼顺利转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光明网: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2-11/11/content_36154237.htm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