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各大高校的学生都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2023年寒假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除了时间更长,今年寒假还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的第一个寒假。无论是云端支教,还是实地调研,寒假期间,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们得以用线下线上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实践历练成长,用青春点亮梦想。
■ 深入一线感受变化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大二学生梁嘉琳看来,之前都是线上实践,没有线下经验,这次组织同学来老家洛阳进行线下社会实践,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由于是突然接到的带队任务,对自己能力非常怀疑,因此紧张,害怕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但同时又想通过这次机会把自己的洛阳老家宣传出去,又很兴奋。
梁嘉琳介绍说,此次走进洛阳的实践队员们不仅参观了洛宁县的双孢菇种植基地、马店镇樱桃园、苹果园,还走访调研了校友企业履坦科技,了解了智慧农业在洛宁县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洛宁县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并准备撰写并宣传当地在乡村振兴中所做的工作,争取为当地的农产品推广尽一份青春力量。
梁嘉琳只是寒假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的57支实践队中的一员。据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次2023年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队伍超过600支,超过3500人次参与,青年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不仅仅本地户籍的学生可以依托本地资源开展实践调研,该校的其他省份籍贯学生也可以在自身健康状况允许和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跨省开展实践调研,有助于学生拓展眼界,拓宽资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谢思源就是受益者之一。提到自己的寒假社会实践,谢思源坦言,自己的父母来自安徽的乡村,在北京落脚。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对农村一无所知,也没少听父亲教诲“你对农业的辛苦一无所知”,这也是他决定报名此次洛阳之行的原因之一。“我读过很多关于农业的资料,知道现在新农村机械化的耕作已经不再是父亲口中的情况了,但仍想亲自去看一看。”
《教育》周刊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寒假社会实践共立项314个,有811名同学参与其中。他们或走访调研、或统计数据……基层实践的经历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变化,还带给同学们宝贵的成长经验与社会阅历,更让同学们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上了一堂永生难忘的“基层人生课”。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大四学生文正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当看到家乡开始推行“虚拟养老院”后,就与同学们商量着利用寒假时间,结合所学专业对其进行调研。经过走访,文正心发现相比于机构养老或者传统的家庭养老,兰州市虚拟养老院这种比较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加契合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又能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有效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在实践过程中让我们也认识到,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老龄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群体,我们将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呼吁更多青年伙伴去关注乃至参与到我国老龄事业活动中去,在这些活动中将爱传递出去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
■ 学以致用历练成长
“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味道!”
寒假期间,华北电力大学供应链2101班的陈潇林和其他6位同学组成了“食通南北”社会实践小队,他们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活动主线,围绕“家乡美食文化”探索和推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陈潇林告诉记者,他们实地走访了山东多地的农业种植基地、产业技术开发中心、产销行业协会和博览馆,并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当地民众对烟台苹果、莱阳梨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营销专业知识分析和梳理家乡美食产品取得成就的原因,剖析推广经验,结合目前火热的“直播带货”宣传形式,实践团队探索性地开展线上直播宣传推广,不仅如此,实践团队的同学们还对“直播带货”过程中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县萝卜营养丰富,能行气、化痰、消食,心动的伙伴们可以下单啦!”直播间里,实践小队内的主播李镇伟同学热情洋溢地介绍家乡美食——潍县萝卜。虽然实践团队的同学们都缺少直播经验,而且都是身兼主播、运营等多重岗位,在一次次试播后,整个直播过程也逐渐流畅起来。“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越来越自信从容,虽然成交量还是不大,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镇伟如是说。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都感触颇深,作为队长的陈潇林表示:“每一次小组会议中我都能感受到各位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他们对于家乡的理解由浅及深。大家无论是亲自投身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过程,体验种植的过程,还是通过新媒体手段整合家乡农业发展的宏伟成就,都能真切地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在党和国家带领下,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取得的成就。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用脚步丈量国家的发展和成就,在行万里的同时深入感悟耕读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强农兴农赋能更多青春智慧。”
实践育人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传家宝”,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必修课开展的第19年。这个寒假,学校2221名学生,179支团队前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一线,参与支教助学、参加岗位实习、投身公益服务、开展招生宣传,他们把脚步遍布祖国大地,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群众。
该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徐亦菲,放寒假后第一时间向所居住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42社区报到,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她利用假期时间,发挥个人所长,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治理的各项日常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红领巾”宣讲,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和法律常识。大三学生薛越在大连市李家街道锦云社区开展基层服务,他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寻访慰问社区老党员,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与他们一起包饺子过春节。在志愿服务中充满了为促进社区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贡献一份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奉献青春点亮梦想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大学生开展支教类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是第一年在寒假组织开展。此次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共有148名,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和‘一对一’的方式,牵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青少年,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开展‘一起快乐阅读’‘一起健康运动’‘一起云课堂’‘寻访伟大成就,争当时代新人’系列活动。”北京工业大学负责老师表示,虽然云支教活动举行了多次,但是每次都会根据以往活动经验,结合当下实际深入思考活动开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在举办方要求的活动框架下,结合学生特点,完善和细化了活动方案。“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规划学习安排、自主开展学习课程的空间,以便让学生们在不断思考中成长。”
“此次支教服务的小朋友们选择听的书是《昆虫记》。为了培养小朋友丰富的想象力,我结合自己艺术专业的特点,让小朋友用边听书边将书中描绘的大自然场景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方法进行。当我看到小朋友对着摄像头向我举起她想象到的画面,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画上那稚嫩的笔画,自己的心仿佛被融化、治愈了;当我看到小朋友通过我对书中内容的讲解,理解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我的内心收获了对自己的肯定。”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于淼在回忆自己寒假期间参加云支教时感慨地说。
2023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法学专业本科生陈雪晴将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祖国西部,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她支援西部教育、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因此,对于陈雪晴来说,此次寒假社会实践让她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今年寒假,参与云端支教的不只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都有参与。他们或在阳光下与小朋友一起锻炼身体,在大自然里快乐成长,或与小朋友们在共读中感受文字魅力,在分享中养成阅读习惯。
据悉,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贾梓阳就带领小朋友一起读书,共同走进中国神话故事的世界,了解了七夕节的由来,沉香与宝莲灯的故事和武夷山的前世今生。不仅如此,她还与家长们不定期进行视频互动,了解小朋友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有效开展支教。
除了带领小朋友开展阅读活动,北京工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张鹤馨在支教期间,还会对他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的成长故事,以此开阔了小朋友们的视野。“小朋友们的各种表现也让我了解了现在中小学生的情况。我觉得云端支教不只是传递知识,还是友谊的桥梁。我们因此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成为了朋友,更是成为无话不说的好伙伴。”
据统计,中国海洋大学寒假期间共组织1300余名学生参与“一起云支教”。他们结对帮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第一中学等学校共约2000名中小学生,与对接中小学生开展活动时长共计15000小时。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张苏在支教后坦言,和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一起进行活动,其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她能感受到的是,和小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好,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慢慢地游刃有余,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不只是小朋友有收获,我自己也有所收益:一起运动,健康的是每个人的身体;一起读书,丰富的是每个人的心灵。云端支教,是一次温暖的成长陪伴!”
北京晚报: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3/20230209/20230209_022/content_20230209_022_1.htm#page21?digital:newspaperBjrb:AP63e491c4e4b0ed71f928a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