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中国水利报:北京:让每滴水汇聚成幸福源

来源:中国水利报 时间:2023-03-07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未英社区的杜女士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节水达人”,她家放置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桶,洗脸水、淘米水等被分门别类储存起来,就连空调冷凝水也被收集起来。“别小看了冷凝水,夏天一天能接一桶,用来拖地、冲厕所最合适。”杜女士说。

北京市作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超大型城市、南水北调受水区,近年来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节水法律法规,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现了水与城市融合发展、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市公园”的节水新理念

春日渐长,万物复苏,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内,在树木与奇石环抱之中,一道巨大的水帘飞泻直下,让春日公园更显生机灵动。

这帘瀑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飞瀑叠翠”,是温榆河公园网红地标之一。同时,它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朝阳区清河第二再生水厂生产的再生水进入温榆河公园的“关隘”。再生水经这里流向公园各处,用于景观打造、灌溉等。

“温榆河公园全部使用再生水和雨洪水作为公园生态水源,年利用再生水1.6亿立方米,利用雨洪水400万立方米,最大限度降低了园区新水用水量。”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可以把温榆河公园看作一块占地30平方公里的大尺寸‘海绵’。”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海绵型公园”是温榆河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园内五年一遇级别的降水不外排。园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建设生态湿地、集雨型绿地、雨水花园等,构建自然积存、全面蓄用的雨水滞蓄系统,让园区“喝饱水”。据了解,公园正在规划建设3个再生水加水站,将节省存蓄下来的水用于服务周边区域的园林绿化等。

漫步园区,节水灌溉设施被全面使用,在驿站、卫生间等用水点,节水标识随处可见。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公园将深入推广智能喷灌和痕量灌溉技术,并探索建立水资源智慧管理系统,加强用水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型节水园区。

节水“黑科技”校园显身手

2022年11月的一天,北京工业大学一楼宇卫生间瞬时用水量激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到故障信息并赶赴现场,迅速处置了漏水情况。如此快速的反应,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大力建设的能源监控与智慧后勤物联网应用平台。

在线监测报警、漏水追踪分析、用水分区统计——作为能源监控与智慧后勤物联网应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水计量监管分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当前和历史用水数据,第一时间精准锁定漏损位置,极大提升校园用水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源源不断的数据传输靠的是校园内安装的380余块远传超声波流量计。据北京工业大学后勤保障处节能办公室主任崔东阁介绍,和普通的远传水表相比,超声波流量计能够实现秒级计量传输,部分水表还具备压力和水温实时感知功能。“比如水温数据可以帮助评估管线在寒冷天气时是否有爆管、结冰的可能,从而做到提前预防。”崔东阁说。

“精细化管理能够及时解决那些‘看不见’的跑冒滴漏,再微小的漏损都无所遁形。”崔东阁说,依托能源监控与智慧后勤物联应用平台,仅2021年学校就发现并抢修9起漏水事件,全年节约水费上百万元。

2022年年底,北京工业大学入选了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作为校园节水的典范,北京工业大学在强化用水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持续加大中水利用,目前已实现90%以上校园区域中水覆盖。

“旧奶罐”流出循环水

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顺义厂区,制水车间RO(反渗透)水设备产生的废水,被源源不断输送进两个硕大的“旧奶罐”。

“乳制品加工制造业的配料、消毒杀菌等工序对RO水需求量很大。”光明乳业能源动力车间主管赵瑞介绍。一般来说,一吨软化水,能产出600公斤左右RO水,其余400公斤为含盐量较高的“废水”,这些废水直接排掉非常可惜。

“通过技术改造,我们把两个旧的牛奶罐改造为废水回收装置,把回收后的水用于冲洗垃圾房的残余物,以及食堂、办公楼、洗衣房、绿化等生产附属用水。目前,厂区的RO废水已经全面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赵瑞说。如此算来,一年可节约用水超过5400吨。

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CIP杀菌消毒工序对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CIP消毒工序要经过初步水洗—碱洗—新水洗共三个环节,过去乳制品生产车间每个月要利用软化水对物料管线进行500次冲洗,每次冲洗耗时360秒。“现在,我们把最后一道水洗用过的废水进行回收,用于下一次初步水洗。同时,为生产线加装电导率仪,监测出水的碱浓度,为第三道水洗环节的冲水时间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赵瑞介绍,一番操作下来,第三道新水水洗的工序只需要220秒就可以全部完成了,全年可节水4000余吨。

立法开启“全面节水”新篇章

“您好,咱们这个洗车行业属于高耗能用水行业,要求使用循环用水装备,请带我们去检查一下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场停车楼,市水务执法总队的队员检查某洗车行的经营资质、再生水使用情况,并向业主方指出商场在节水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隐患。

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实施首日,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及各区水务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水专项执法行动,尤其是针对高耗能用水行业开展集中执法普法工作。

“条例颁布实施后,水务执法部门一方面做好执法保障服务工作,积极‘送法上门’,另一方面严格做好分类执法。”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员明达介绍。在条例的法律责任部分,很多条款都明确“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实施处罚。同时,条例对频发的、危害程度较大的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罚标准。

《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北京从“取供用排”4个维度,对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节水作出制度规定,将近年来北京的新探索、新实践进行了规范化和制度化总结,为新时代首都“全面节水”翻开了新篇章。

紧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天花板”,北京将持续以“首善”标准扎实推进节水工作,努力让节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力争让首都大地的每滴水汇聚成幸福源。

中国水利报:http://www.chinawater.com.cn/newscenter/df/bj/202303/t20230307_793819.html

文字:许睿、张雅丽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