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和社会学家,不论是致力于研究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还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应用上,都倾注了其全部的才华和心血。陆学艺始终秉持“为老百姓说句话”的做学问理念,把学问真正做在祖国大地上,切实将学问做深做实做远。
做走深的学问
陆学艺做学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邃的学术洞察,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写出有理论深度、对决策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984年我国粮食丰收,第一次出现了卖粮难,紧接着1985年出现了改革后第一次农业大减产,并引发了国内不小的争论。面对这场争论,陆学艺先生敏锐地感受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陆学艺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经过实地调查和深入思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发表了《农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一文,深刻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11个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同年6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说:“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有位专家说,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中国农业将进入新的徘徊时期。这是值得注意的。”邓小平同志这里讲的“有位专家说”,指的就是陆学艺写的上述文章。
陆学艺面对各种争论不清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不人云亦云,而是“吃透两头”,坚持将学问做深,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做走实的学问
陆学艺认为,社会科学相对人文科学更具实践性、应用性,它直接来源于实践,回应实践提出的问题,总结概括实践的规律,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而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对时代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正确回应,从实践中来,回应实践提出的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循环往复、不断修正,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价值观念深刻变化,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陆学艺常说:“中国所有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的基层中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问题是你能不能够发现。”陆学艺坚持深入调研,试图从基层社会和改革一线寻求答案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大楼里争论不清的问题,到实践中去能够得到答案。”不论是其对“三农”问题独到的学术观点,还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十大阶层”研究划分,都是陆学艺长期深入实际,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
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陆学艺绝不空谈,绝不做作,不照搬任何洋教条,不摆任何花架子,经常强调要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大问题、真问题,坚持到基层、到一线开展扎实的实地调查研究,将调查走实,将学问做实,让研究成果真正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做走远的学问
社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深远影响力和政策倡导力,能够对推动国家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陆学艺常说,做研究总要对国家发展有用,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用,哪怕发现一个数据对国家发展有帮助也好。陆学艺反复强调,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要做早上三四点打鸣的公鸡”,做研究要有超前意识,要起到为决策者提醒警示、出谋划策的作用。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个概念,陆学艺敏锐地认识到这个词是中国自己的概念,会形成理论体系,于是带领科研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并于2008年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发表了《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文。文中的建议指出:“社会建设要有组织领导,从组织上落实”,指出近60年来国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提出的任何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组织上落实,要有组织、有人去贯彻执行,才能实现。“社会建设要取得成功,也必须有组织保证。”陆学艺指出北京市在市委系统建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令人欣慰的是,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其中一条就是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是中央层面的重大决定,相信其中就有包括陆学艺在内的学者的倡导之功,同时也是地方上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到中央层面的结果。经世致用,是陆学艺的毕生追求,他经常能提出一些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见解和政策建议,因而他的学问是走远的学问,是有远见和洞察的学问。
陆学艺的学问是“接地气”的学问,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学问,是为老百姓和社会发展着想的学问,是走深走实走远的学问。
北京日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3/20230515/20230515_011/content_20230515_011_2.htm#page10?digital:newspaperBjrb:AP64613ba4e4b0b5520bb18fc5
文字:宋国恺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