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央广网:服贸会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国内外嘉宾共话全球教育发展新未来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3-09-03

9月2日,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协办。本届教育高峰论坛主题为“新场景 新动能 构建全球教育发展新未来”。论坛上,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开展交流互动。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李振龙 摄)

据了解,本届论坛更加突出自信自立的首都教育,通过高峰论坛平台向全球展示北京教育成果,宣传首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突出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成与境外机构签约办学,实现首都教育走出去。更加突出首都教育对外开放姿态,举办“留学北京”与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推介活动,发出首都教育的盛情之约。

论坛期间,有关部门针对“留学北京”品牌进行政策宣介,并围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化相关话题进行专题研讨,全面系统地展现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平台创新。

“留学北京”推介活动,围绕做优做强“留学北京”品牌,加快建设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在了解北京、学在北京、融入北京、留在北京等四方面推出10项便利性政策,并集中推出一批优质项目,涉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

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推介活动,聚焦产业变革、服务数字经济、践行国际合作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充分展现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和“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成效,多维呈现产教融合、数字职教、国际合作等全球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逻辑和趋势下的“北京方案”。

“北京-长三角”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邀请来自上海、安徽、浙江等地教育机构和企业,就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进行专题对话和讨论。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前,北京市正全面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打造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各国共享未来教育发展机遇,共谋教育服务贸易繁荣发展。面向未来,北京市将坚定不移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品牌,搭建更加宽阔、更高水平的教育合作平台。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贾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身处数智时代,构建全球教育发展新未来,需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合作平台,推动数字化与国际化共生,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的学生流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促进国际化为数字教育平台、资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新空间、新机遇、新动能。

在主旨演讲环节,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马飞宇,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北京市鼎石学校执行校长孟思渊,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等5位嘉宾分别结合实际,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娄永琪在演讲中表示,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日趋根本。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面向未来,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站在全球角度审视自己的担当和使命,更新发展理念,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力、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共谋人类美好未来。一流大学应在三方面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继续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优势,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携手共创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教育创新共同体。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院士发表演讲(央广网发 李振龙 摄)

聂祚仁表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是后疫情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强化全球团结的需要,中国教育将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比如,北京工业大学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交流合作体系建设,通过“一带一路·匠心相通”国际学术系列会议、“一带一路·艺心相通”艺术设计大赛、“中波班列-互联互通”青年夏令营等品牌活动构建了多层次交流合作模式。形成了以波兰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战略合作格局,树立了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典范,“一带一路”地区合作伙伴已有3000余人参加,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高等教育交流与文化共融。

孟思渊表示,作为教育者,有责任去滋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多年以来,教育界投入了大量精力来“保护”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受科技进步影响,就像多年前计算器刚问世的时候,接着是因特网,然后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需要让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试图让教育“防过时”是愚蠢的。相反,我们必须投入所有精力和资源,让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做好准备。最重要一步是,尽快地拓宽学校对于成功的定义。

夏青峰表示,站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思考未来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要想让孩子们将来能创新创造,那他们现在就要过上创新、创造的生活,让他们的成长具有创新、创造的特征。面对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去拥抱和应对,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观念、内容与方式,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我们在思考“变化”的同时,更需要思考“不变”。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抓牢一些稳定的、规律性的东西,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央广网:https://www.cnr.cn/bj/cjrhkx/20230903/t20230903_526406653.shtml

文字:王进文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