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8日共同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京津冀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构建京津冀绿色制造合作共赢、福利共进的内生协同机制为方向,从京津冀绿色制造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等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绿色制造发展的新动态,建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机制。
蓝皮书指出,在产业发展方面,培育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制造产品,鼓励重点行业绿色制造转型。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完成对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全生产流程的绿色改造,进而带动制造业全局的绿色转型。不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把控原材料结构,优化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绿色制造全生产流程的管理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集成优质要素,实现上中下游绿色制造产业链技术创新的紧密对接,不断提升绿色制造科技创新水平,加强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开发一批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的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先进工艺的引进,加速绿色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的转化落地。在生态环境方面,制定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的目标,不断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通过构筑绿色壁垒,强化绿色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推进京津冀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目标实现。
构建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的政策体系,通过要素市场一体化的指导和帮助,缩小要素资源区域内边际收益的差异,塑造区域要素资源的内生性,实现京津冀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的网络化。
蓝皮书认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应从区域整体进行规划,构建基于利益让渡的联动协调机制,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为原则,积极构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通过设立单独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区域领导机构具备权威性、独立性,制定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性全局性规划;保障各利益主体充分参与区域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的规划与推进,为各类群体组织和社会群众提供参与和监督渠道,建立公平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对京津冀绿色制造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化的监测和考核,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治理体系,为绿色制造协同发展的可持续进程提供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使区域绿色制造协同发展进程有法可依。建立科学的要素回报机制,弱化政府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重视河北省在资源输出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强调环境要素的稀缺性,通过提升价格机制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实现要素回报的公平化,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人民政协网:https://www.rmzxb.com.cn/c/2023-12-31/3469454.shtml
文字:高志民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