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刘宝平代表:
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落地于家务园区
来自通州团的市人大代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平带来了“关于争创国家种子实验室北京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落地,吸引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在园区落户,可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创新高地。
“北京种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面临着科技、人才和产业等资源,以及国家平台争创等挑战。”刘宝平建议,本市提升种业发展统筹层级,下力气争创国家级科创平台。与此同时,本市应提升政府对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力度,集全市之力加快种业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参照“三城一区”经验,本市可发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承接农作物领域种业创新中心的成熟条件,推进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北京创新中心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落地;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落地,吸引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在园区落户,最终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创新高地。
他建议从构建和带动种业产业体系的长远战略着眼,增强副中心城郊关键要素集聚的能力,创造各种配套设施条件,形成领军人物挂帅、完整团队操作、配套服务跟上的职住平衡功能区。副中心还应围绕上述目标开展具有首都种业现代化特色的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促种业加速集聚发展,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内生效益,成为首都大郊区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
“副中心的城郊地区作为本市现代化农业建设条件优越之区,以种业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是现实可行的抓手。”刘宝平建议,进一步将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中关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吸引城市核心区、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型企业和高校院所向园区转移聚集,支持国际顶尖研发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在园区落户,形成集研发、展示、示范、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李静代表:
建设首都东南部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构建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日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在北京东南部共建了“山河湾谷创新区”,探索区校企协同模式。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建议:“建设首都东南部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区”。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列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北京东南部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桥头堡’,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区,将助力首都东南部科技创新崛起,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李静说。
北京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与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核心,是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山河湾谷创新区链接全球人工智能相关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和建设国际化研发与科技服务机构,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技术成果在北京东南部转化落地,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李静建议,整合北京东南部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属国企等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将山河湾谷创新区纳入市级层面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依托朝阳区、通州区的集体产业空间和存量产业空间,整合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属国企等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区校企联合应用到‘城市更新’重大项目中,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业融合’示范园区。”
杨宜代表:
精准施策助力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杨宜带来了精准施策助力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建议。目前,北京市已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8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
杨宜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发展阶段、所处领域存在差异,政策的供需、侧重点等有所区分,才能精准激发和保护企业发展活力。她建议,政策要依需供给,提升辐射范围和精准度,设定灵活的政策支持条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设定阶梯型政策申请条件,或通过考核科技成果、新建在建项目等,挖掘企业潜力,适度放宽政策要求,扩大政策辐射面。”同时,丰富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版功能,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缩短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时间进程,加快转型。
杨宜还建议北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既解决企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形成人才输送机制。此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设立差异性技术帮扶政策。初创阶段,建议设导师计划,帮企业明确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发展阶段,鼓励企业工具创新、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顾问服务。成熟阶段,鼓励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政府等相关部门为专精特新企业搭起国际学习、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弥补技术不足。
齐向东委员:
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自科学技术界的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带来了《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发言。“新”是指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下产生的生产力;“质”是指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数据、信息、网络作为三大新生产要素,具备整合传统生产力的能力,能从生产要素衍生出由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网络生产力构成的新质生产力。”齐向东认为,科技创新对打造新质生产力有主导作用。
齐向东建议,要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出海项目援助,对有潜力的项目,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加强风险指引,增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加速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大力发展“纽带”产业串联新主体新场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综合性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都。他认为,网络安全产业是首都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纽带”产业。建议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为纽带,串联北京的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颠覆性技术产业。
构造科技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协调联动的发展新业态,增强科技产业链韧性。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面临的风控监管更严格,易发生资金链断裂;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潜能大,但不受传统融资渠道青睐。”他建议推动金融支持与数字产业、“纽带”产业相结合,在创新中心建设、重大产品研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https://bjrbdzb.bjd.com.cn/fzxb/mobile/2024/20240123/20240123_002/content_20240123_002_3.htm#page1?digital:newspaperBjcsfzxb:AP65aeb531e4b0f6c5abd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