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新华社新闻客户端:利好政策连发 多方联动力促产学研合作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时间:2024-02-24

优惠价格授权发明专利、倡导高校多样化专利许可费支付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了推动各个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部委出台了推动高校专利转化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各地也正积极打通转化路径堵点。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引领下,我国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科创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加畅通的渠道机制。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倡导高校和科研机构采取普通许可方式、入门费加提成或者分期付款的许可费支付方式与企业达成许可协议,以及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开展专利权稳定性分析,降低企业实施风险和成本。

除了部委层面,地方也在积极拿出“真金白银”,采取多样化措施鼓励产学研进一步加强合作。

无锡与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签订了关于未来技术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5年合作期内,无锡市人民政府每年拨付各未来技术学院运营资金300万元,以“2+1”合作模式,由各未来技术学院高校统筹管理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开展未来技术和产业决策咨询、产学研合作等工作,鼓励高校优秀科研成果来锡转化。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高校院所+科技园区”方式共建创新园区,共建共享辽宁盘锦精细化工等中试基地和应用验证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改革试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7%。

记者了解到,在多层次政策支持下,企业和高校正在进一步“双向奔赴”。

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不断进步,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存在一定局限,选择和高校合作是不少企业的解决方案。

“公司长期以来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坚信只有自主研发才能突破行业壁垒,实现长远发展。所以我们一直积极加强和高校在研发上的合作,例如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签订产学研合同,研发Ⅱ型升级装备——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智能制造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现场一体化施工,并提升整个制造环节产业链智能化水平。”无锡市光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从东大实验室反馈的最新试验数据显示,产品性能远超行业水平,实验效果良好。

在高校端,沉淀的大量专利技术也需要进一步落地应用,高校正采取措施提升科研工作者成果转化积极性。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项目,是北京工业大学王智勇教授团队采用先赋权后转化的方式进行转化的项目。12项专利评估价值为1260万元,科研团队和学校共同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目标公司,预计于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同步申请科创板上市。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闫健卓表示,北工大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贯通的育人新模式、校地企协同创新的科研新范式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的新形态,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新活力。

在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产学研的合作目前在部分环节还存一定瓶颈。

“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北京芯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鹏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往往涉及多种资源协调、多条线路协同和多个团队创新,应进一步打破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特别是要在上下游产业链条方面加强合作,取得共赢。”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表示,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力度,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产学研融合的深入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任务,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力量,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化、新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新华社新闻客户端: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08323?d=134d75f&channel=weixin

文字:袁小康、朱国亮、邰思聪、赵旭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