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开幕。两天会期中,主旨报告、科技路演、成果发布、现场签约等数十项活动亮点纷呈。
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是本次高促会的重头戏,分国际、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布展,汇聚国内外高校的70余件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实物展品。
“别看它体积不大,但可以背着100千克的货物连续走8个小时,垂直障碍、多级台阶等复杂场景,它都能轻松应对。”展区空地上,一台轮腿式机器人正展示灵活的越障行走技能。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多模态重载轮腿式高机动平台,由北京理工大学项昌乐院士团队研发,面对复杂地形可以自主决策行驶模式。
同样可以自主规划运动路线的三维特种机器蛇、曾在春晚上扭秧歌的宇树科技人形智能体、会摘成熟番茄的智慧交互机器人……各类AI机器人亮出看家本领,吸引企业、高校、投资机构等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洽谈。
一批通过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也在高促会上聚齐,讲述从“书架”走上“货架”的经验。
“氢气是自然界最小的分子,可以穿透皮肤表皮层、真皮层,在深层皮肤发挥功能。我们基于在氢气创伤修复和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开发出了新型氢敷料系列产品。”北工大教授马雪梅团队在高促会上首发“氢国氢城”面膜等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爱美人士前来咨询。马雪梅说,多亏了学校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帮助团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马雪梅口中的“平台”,是本市首个区校企深度联合建设的环高校创新功能区——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自2023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创新区致力于构建专利转化资源库,开展高价值成果全流程转化。目前,已有50余项优质科技成果入驻孵化。
本次高促会汇聚国内外216项科技成果,遴选出188项优质科技项目汇编成《全球高校科技成果项目集》,涵盖高端装备与制造、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等领域,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群体等提供案例借鉴。此外,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93所高校也将各自探索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汇编成《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为校地企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秀模式案例。
北京晚报: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5/20250328/20250328_005/content_20250328_005_3.htm?storyId=s67e63cfce4b068c68f119b39&userID=0A8D44C8-1E88-416A-BF10-2463495678DC,0&isshare=1&channelId=5b165687a010550e5ddc0e72&columnId=5f095376e4b086b26e065410&originalId=CO67e63cfcd5de41b6970d129d&time=1743246709159
文字:何蕊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