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至29日,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促会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科技成果转化专家、高级技术经理人、创新企业家等共商成果转化新路径。28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做主旨报告,他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充满好奇并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相信自己,可以发现一些新事物。”

1982年,谢赫特曼在实验室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一种具备“五重旋转对称”属性的晶体,并将这种物质取名为准晶体。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所有晶体都是以“规律重复的周期性”结构存在的,而根据晶体学原理,周期结构只有一、二、三、四、六重对称性,因此五重旋转对称的晶体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发了很多争议。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放弃对准晶体的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多年后,谢赫特曼的理论才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高促会的主旨报告中,谢赫特曼用这段亲身经历,鼓励科研人员相信自己的发现,“如果你在擅长的领域具有专业性,那么要相信自己,坚定地告诉大家,‘我发现了新的东西,它可以为产业提供有用的智慧’。”
谢赫特曼发现的准晶体具有独特的结构,目前已经作为特种材料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准晶体也被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表面涂层。

谢赫特曼认为,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搭建高校和相关行业和领域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希望本次高促会,能为各方创造沟通的空间,这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来说非常重要。”
北京日报新闻客户端: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e6a02ae4b08edd28f6d712.html
文字:何蕊、金瑶
编辑: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