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杨庆生:潜心育人 大胆创新

来源: 时间:2021-02-25

【编者按】一线教学科研工作38年,他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将激情、科学、艺术完美地融合,打造首批国家一流课程。他引领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他躬身勤耘,垂范善导,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团队建设。他率先录制课程思政案例视频并发表相关论文,从事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他开拓视野,大胆创新,强调“方向对了,才能走对路子”,不断取得最新的科研成果。他就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杨庆生。

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

每年开学第一堂课,杨庆生教授都会这样勉励学生:“虽然力学课程学习任务重、难度大,但是我们采用精品教材、学习精品课程,还有教学名师为你们用心讲授,所以大家要树立信心、攻克难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形成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精品课堂,不仅使大家受益于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就这样,杨教授营造出了积极向上、勤奋钻研的良好学习氛围。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他这种严肃认真、精心教学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杨教授特别负责,课上授课细致,课后习题和作业也都会认真辅导,学习效果特好。”同学们如是说。对于杨庆生教授来说,优秀的教学源自高标准、严要求、负责任,在教学中做到将激情、科学、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深厚的课程知识,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人处事的哲理。

杨庆生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用心、专心和精心。他笑称,自己和研究生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每一个新思路,都是在师生交流中迸发;学生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会反复修改数遍,认真地用红笔标记备注,细致到单词的拼写和图表的格式。

杨庆生教授带领的国家基础力学教师团队,在201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三全育人”教师团队重点培育项目结题答辩中获评优秀。团队以“课程思政”为品牌,遵循“挖掘、融合、协同、引领”的原则,将立德树人贯穿、融合于教学中,真正体现了课程思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鲜明特征。2019年,杨庆生教授团队率先录制完成了《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案例选讲》,并在《力学与实践》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基础力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躬身勤耘 垂范善导

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杨庆生教授注重从人员、理念、能力和方法上统筹资源、构建体系、搭建平台、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团队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努力打造一支科教融合、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团队。

杨庆生教授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在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优质课程、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中,他培养了多名青年主讲教师,带出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的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现在,教学团队正在向优秀的育人团队转型发展。多年来,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他提出“基础强化,双向延伸”的改革思路,即加强基础训练,向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际延伸,形成“有核心无边界”的开放教学内容体系。他带领青年教师建设了集理论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和虚拟仿真实验为一体的基础力学系列慕课,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并被全国多个兄弟院校采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与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新形态教材《工程力学》第三版,将每个知识点的讲课视频用二维码引入到教材中,使学生阅读起来更加方便、理解更加容易,被誉为版次多、销量大、影响广的优秀教材。在他看来,无论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还是培养学生成才,都需要耐心细致的雕刻、严格严谨的训练和正确及时的引导。

开拓视野 大胆创新

杨庆生教授从事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潜心钻研的他,发表学术专著4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谈及科研,他说:“在以创新为本的科研中,必须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再好的模式,若是固定而无变化,也会被时代所淘汰。方向对了,才能走对路子。”

在杨庆生教授看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远的学术视野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凭借良好的学术洞察力,他的科研工作始终保持在本领域的前沿,不断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他们毕业后也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

“高质量教学与创新性科研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一位平凡而认真的教师,杨庆生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以其崇高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专注的钻研精神,换来了丰富的教研成果和桃李满天下,也换来了师生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

 

         编辑:刘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