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工业大学教师鲁杰刚刚下课,马上要去另外一个教室上课。“刚才同学们的课堂讨论特别热烈”,提起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鲁杰有些意犹未尽。
今年是鲁杰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的第16个年头。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就觉得她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而在鲁杰的眼里,“现在越来越觉得学生可爱,他们每一个都前途无量”。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于教育曾有这样一番表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鲁杰对教育的认识与这句名言有着相似之处,她用“你心里有学生,他心里就有你”这句话来形容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不解之缘。
“这是很自然的做法”
每次课前,鲁杰都会为学生早早准备好热水、茶叶和一次性杯子,当有学生踏进教室时,就会有一杯杯热茶出现在学生面前。
“以前是第16周考试,第15周大家就在一起畅谈。我解疑释惑,同学们也发言。我就带一些纸杯、茶叶,指定同学带暖瓶和热水,早早地来了就给他们泡茶喝。这学期开始,就每次课都准备了。”鲁杰说道。
每天给学生泡茶,这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鲁杰却觉得很自然。而对于她的用心,学生们也很明白。“每次上课学生们都很认真,彼此之间非常尊重,听课时候专心致志地看着你的眼睛。”鲁杰幸福地说道。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鲁杰总是时刻将学生放于心中,欣赏与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她眼中,所有的学生“天生就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教师的喜好区别对待学生,应当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用相同的尺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对老师有一点点的亲近,我就觉得特别值得。”说起与学生之间印象深刻的往事,鲁杰笑着说,“有一次下课后要回家了,我带的那个班的同学不让我走,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开个班会。到了另一个教室,黑板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生日祝福卡片,甚至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我都不知道他们从哪知道我生日的。”
“病痛让我更理解教育”
鲁杰曾于2013年身患重病,但在治疗期间依旧坚持为学生授课,感动了很多同学。
“出院后就去学校上课了,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没落下一堂课。我也觉得这不是个多大的事儿,遭罪是遭罪,但是身体能承受。”鲁杰觉得,生病带给她的是一种新生,也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她看来,在患病期间自己有很多收获,也懂得了很多人生中的道理。比如改掉了“怕麻烦”的毛病,养成了科学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和学生讲述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她也更多的是以一位“知心姐姐”的身份,培养学生的“精气神”,让学生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现在的鲁杰,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特别珍惜每个缘分、每个当下、每个生命。“原来我就跟学生特别亲。后来生病后,学生对我特别关心。有的学生专门写满了整整一个小本子,每一页都写着他们的名字和鼓励我的话,专门找一个人送给我”。
谈及教育带给她的感悟,鲁杰用了“新生”“智慧”和“圆满”三个关键词。“我对成长的需求又特别强烈,我接触的一个又一个学生,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不断趋向一种圆满,内在的圆满,不管是在德行的,还是心理体验的。”鲁杰说道。
“传统文化给人很好的方向引领”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是鲁杰的拿手课,也是学生心里的“香饽饽”。许多学生非常喜欢这节课,也很欣赏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融合。
在这门课上,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思想和孝德文化是鲁杰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她甚至认为,这门课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在家庭、在社会。学生可能会因为性格、人际交往、就业等产生困扰和问题。每每看到这些,她就会特别同情,有些教案自然就流淌出来了。所以同学们感到鲁杰的课很接地气。
“鲁老师并不认识我,但说的好像就是我的心事,我要仔细听一下问题对策。”有同学课后反馈说,本来想课后找老师谈心,听课时心中的疑惑就已豁然开朗了。
在鲁杰看来,当前的社会正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这是一个好的大背景。很多地方都在推广传统文化,高考教材也有很多国学的东西,大学反倒显得有点落后。
“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本身又学了心理学专业,就想在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同时又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成长。”鲁杰说,传统文化的土壤太肥沃了,正好从这些营养里培养孩子们的心理。“我特别建议高校不但要有心理学的老师,而且要有传统文化老师,并且渐渐把两者融合起来。如此,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方向引领。”她说。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7年3月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