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行走在师生同读共享的路上——访人文学院教师李升

来源: 时间:2015-07-03

生活中的我喜欢接触大自然 (1)00

性格温和、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认真有条理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还未动身采访,就被同学们给予人文学院李升老师的诸多好评团团包围,让我对这位被同学们力挺的老师多了几分好奇。

现任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劳动社会学、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等,主要承担“社区概论”、“社会人类学”等社会学专业重要课程,也是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与实习课程的主要参与教师之一,每年带领学生完成的课外实践调研报告均达十多万字。

师与生:有变化的教与学关系

采访随着“如何当好教师”这个话题展开,在李升老师的眼中,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拥有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具备一名师者应有的内涵。他坚信“教师”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想要全面理解、诠释它,必须将其放置在师生关系中。也正是因此,他提倡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放在学习实践当中、放在日常生活之中去加强。李升老师分享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之间不断地去沟通磨合,这其中也有可能会基于教与学的实践而发生变动。”他借助最单纯的学习过程举例,如果长期以来只是老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那么学生无疑会厌烦、老师也深感疲惫,这时就需要双方主动去尝试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师生关系。“往哪个方向调整,这就要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李升老师如是说。

在教学工作中,李升老师也算是位“新人”,今年是他参与教学工作的第三年。为了弥补经验的不足,李升老师经常主动走进学生群体,与他们沟通课程效果、收集课程反馈,据此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课程也会有几次变化。当然,这些变化一定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老师与学生相互适应的一个过程。”李升老师补充道。

读书会:教室外的精彩课堂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点在李升老师身上尤显,从他的任教初衷不难看出。“就是喜欢把自己研究的一些成果和收获跟大家分享,很有成就感!”追求如此简单的幸福,李升老师选择做了一名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老师,一名乐于与学生分享知识感悟的老师。

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点,李升老师会定期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会活动。读书会不强求学生一定参加,提倡有兴趣的自主参与。每次读书会都由一位同学导读,随后鼓励每名参与者针对某段文字、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李升老师的学生分享道:“真的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从中午聊到晚上,还不想结束。比起以手机消磨时间,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真的很有成就感。似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的知识点都更容易被记住。”

李升老师说:“开展读书会其实是师生关系的一种展现和实践,一方面能拉近师生距离,我们不仅在读书会上谈论书籍中的内容,也会延伸至探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读书会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学到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区别于课堂教学,读书会推荐的书籍有所不同。“课堂上老师一定会推荐学生去读一些经典名著,但或许其他书籍同样有价值、甚至更加有趣,我们为什么不去读呢?”李升老师反问道。即使是同一位作者,李升老师也经常向学生推荐其非成名专著,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领域感受学者的思维、知识和理论体系,随后再推荐作者最为经典的著作。他认为,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们会比较容易契合到书中和作者的观点中。

既懂学习方法又有学习热情,这是李升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要素,然而换个角度观之,这似乎更是他对自身教学标准的要求。李升老师说:“或许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苦恼:什么是我真正喜欢并且想要付出热情去做的?什么是不用考虑效益的大小真的想做的?其实,每一件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你只要勇敢地迈步,投入热情去找寻它真正的意义就够了。”这样的育人理念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谈及对李升老师的评价,学生分享道:“李老师很贴近我们,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引导我们学好一门学问,也经常运用个人经历,激发大家去探索知识的兴趣。”

“调研中国”:实践中的人文情怀

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老师,李升老师从骨子里流露着人文情怀。他分享道:“我的一位学生的话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他对我说校园的‘人文颜色’太少了,坦率地讲,对此我也是较为认同的,也曾冥思苦想如何为校园添加一些人文的‘色彩’。” 李升老师强调:“学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文情怀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半打趣地形容,如果能让喜欢没课就回家的学生群体,有兴趣、有乐趣待在校园里,那么我们的文化建设就算是成功了。

对于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的举办,李升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不仅是因为活动自身活跃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因为它给同学们带来了应用所学知识的成就感。而这些正与李升老师利用辩论形式,鼓励同学们在课上开展自研讨的初衷不谋而合。他认为,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更助于体现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发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辩论的方式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去主动思考,并且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认知。”学生如是说。

对学生更具“诱惑力”的便是“调研中国”活动。 “调研中国”是李升老师和社会学专业其他老师共同组织的一项学生实践比赛活动,初衷是为了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专业所学,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只要你有想研究的好课题就可以来参赛,我们为大家提供相应的知识和经费支持,也希望以此为学校增添点儿人文色彩。”如今,在老师们的努力下,“调研中国”也成为了大学生挑战杯赛的孵化器。

在构筑师生关系的实践中去反思自身,这是李升老师的教学价值追求。或许是受留学海外的影响,李升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极其细致且提倡“快乐教学”,他重视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并引导他们感受存在感和成就感。“与学生分享知识、共同成长”,他的追求简单如此,却博得高度评价与尊重,然而李升老师却始终坚持谦虚地自评:“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实践,我仍然行走在路上……”

 

编辑:卜晓明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