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艺术家 教授 管理者 —— 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邹锋教授

来源: 时间:2014-09-16


给予雕塑力量的人

采访邹锋教授的地点由他的办公室临时转到了一间咖啡厅,这是他中午的休息间隙。一身中式服装让他看起来很有艺术范儿。话题由一个世人瞩目的消息开始的。

3

2014年的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神情庄重,迈步走上台阶,来到“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前。一名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和一名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在两名少年儿童陪伴下也走到雕塑前。习近平按下启动按钮,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

2

作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的艺术指导,邹锋教授谈起了当时的创作情况,雕塑由“独立自由勋章”浮雕和中英文、及装饰纹样组成,材质为锻铜贴金,长4米,宽3.2米。作为纪念活动的主体标志,“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将永久存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整个雕塑简洁、凝练却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国家价值(精神),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和无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做出贡献的先辈,鼓励当代人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不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河南省林县红旗渠纪念馆新馆,巨型浮雕两座、大型圆雕七组,人物个体形象五十一个,也是由邹锋教授以及他的创作团队完成的。为了真实地反映当年红旗渠建设的场景,邹锋教授经过数十次的认证研讨,多次到红旗渠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的群众,老百姓提出了这样的顾虑,如果雕塑出来的人物、劳动工具大家伙都不认识或者在实际开渠时都不是现实中真正用过的工具,无法引起人们的认同,又怎么来体现当年开拓者那种踏实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呢?正是这种意见和担心,激发了邹锋创作的新思路,他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重现了当年真实的情景,小到一件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都向参与修渠的老人们请教,对创作小稿不厌其烦的修改,让每一个细节都是当年现实生活的展现。活生生的场景让每位参观者仿佛回到了红旗渠当年艰苦而火热的画面。邹锋通过自己精湛的艺术造诣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

邹锋以自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准地展示了不同时代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追求和精神,实现当代中国的强大,也正是要通过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作为艺术家的邹锋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成长于安徽农村的邹锋从小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喜欢革命历史题材作品,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五年的专业学习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创作的《仇娃参军》获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金牌奖”,1994年作品《皖南事变纪念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作品,被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编入《中国雕塑50年》学术典籍中。 2001年展现新四军女战士的作品《青春如歌》获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在北京工业大学奥林匹克场馆外“五彩羽毛”正是邹锋怀着对奥运难解的情结创作的。五彩羽毛格外醒目。蓝、黄、黑、绿、红五根羽毛层益向上的优美造型,完美地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

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邹锋对雕塑的展现手法更加多元化,“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是通过写意的手法,以象征性的方式将人们吸引到前,驻足、沉思、用简洁的方法表达了深刻的内涵。而展现红旗渠精神的一组雕塑以写实的手法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再现,符合特定的年代环境特征,给人们直观上强烈的冲击。

艺术是人类的特有的语言和情感,是科学技术无法度量的,也是无疆界的。历史传承的艺术作品都是持久耐看、经过岁月打磨和沉积下来的东西,只有踏踏实实地做艺术,艺术作品才能回归其自身的价值,艺术的创作无止境,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承现出来的。

作为艺术家的邹锋如是说。

给学生指引的人

1

作为一名学者,邹锋不仅为本科生授课,还担任硕士生导师。虽然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水平遭质疑,但邹锋对学生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以“放松”的方式来教育学生。邹锋常对学生说,如果你只想就业找份工作,就不要来我这里读书了。他常常告诉学生,青年人一定是要有理想,有志于在自己学习的领域里工作。只有在主动的意愿下以良好的求知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养成高水平的专业素养。现在学生物质条件都比较好,思想活跃,与学生同吃同住的邹锋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他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邹锋的课堂教学更多是在创作过程中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来完成的。在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多地是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在红旗渠雕塑的创作过程中,邹锋带着研究生、本科生从创意开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邹锋说,大家感觉搞艺术的人好像是天马行空,很随意,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创作过程与做科学研究一样要求严谨踏实。在红旗渠雕塑的创作之初,学生不愿意吃食堂,经常跑到外面的餐馆就餐。邹锋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学习和感受红旗渠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渐渐地回到食堂吃饭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生们在与各方面打交道的时候更能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了。正是这种润物系无声的引导,让学生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收获了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日趋成熟。同时邹锋让学生参与整个的创作过程,学生更有整体感,开阔了眼界,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公司提前签约。

艺术精神的传承让学生在老师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现在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成功,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教授的邹锋如是说。

给学院教师服务的人

艺术设计学院2002年前更多承担的是为特定行业进行职业教育的功能,现如今是全人培养的学科教育,艺术设计学院的办学层次提高了。作为科研副院长,邹锋说:“我更多地是为大家组织、联络、服务的,希望为学院教师搭建一个更好发展的平台,让更多地人了解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让学校更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可。”眼下,艺术设计学院要很快进入工大本部的艺术学科楼,当前邹锋思考最多的就是,一是艺术设计学院科研工作在北京工业大学多学科的环境中如何协同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得以发挥和体现?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二是如何打造一个与北工大“211”院校相匹配的艺术学科,并达成“服务北京”的愿望。

当下“服务北京”还只是一个单向的愿望,我们唯有通过扎实的科研工作,凝练特色,找准定位,把学科做强,团队做精,把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艺术学科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最终才能有机会参与服务北京的项目,获得服务北京的机会。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科研副院长的邹锋如是说。

编辑:刘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