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行明师之实 助学子成才——访环能学院张红光教授

来源: 时间:2015-03-27

0327500

(张红光老师与我校教师交流新生研讨课经验和心得)

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64项,参加全国科技竞赛获奖6项,星火基金项目3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新生计划”和“杰出学子培育计划”8人次……在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张红光教授的成绩册中,不仅有分量十足的教学科研成绩,更不乏辅导学子成长的丰硕佳绩。

张红光教授自2000年进入北京工业大学任教,迄今已有15年。这15年中,他收获了很多教学与科研的荣誉,更沉淀了颇多对教育和科研的探索与实践。15年,时光让一位青葱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如今成熟的教学名师,始终不变的是在三尺讲台和实验室里传播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与热。

和张红光老师相谈近两个小时,“实实在在”是他留下来的深刻印象,没有过多的矫饰,没有过多的刻意。他更愿意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以平等的姿态来与他人探讨属于教与学的问题。

追求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选择教师为职业,必须有责任感和良心;只有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才能找到成就感与乐趣。教师,它是我的职业,更是事业!”张红光老师如是说。

初登讲台伊始,教师是张红光老师的一份职业。或许有些人穷其一生都为了职业而忙忙碌碌,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与他们相比,能够将二者合二为一的人是幸运的,张红光老师就是其一。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他时刻谨记契约精神和责任感,用心做事,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张红光老师说,年轻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与其终日恍恍惚惚、满腹怨言,一味思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妨在已经做出的选择中踏实的奋斗,行动和实践的结果会给出一份最可靠的答案。

某种意义上说,张红光老师并不推崇“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苦行僧般的教育奉献方式。他认为,教育应该让人充满成就感,充满快乐色彩,促使师生双方都能够更好地前进与成长。而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平等,给予个体充分享受发展的自由,同时给予一定的包容,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有的时候,张红光老师更像一名“中介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例如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多加参与竞赛与星火基金等活动,提供其他教师和平台的资源,让学生追寻自己人生的梦想,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乐趣与优缺点。此外,引导学生培养质疑和提问精神也始终是张红光老师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他坚信,大胆的质疑精神和敢于提问的勇气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品质。

十几年的教学科研经历,让张红光老师在慢慢探索的道路上发现了顺应内心的乐趣。他爱他的职业,投入全身心的付出,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奔走,终于迸发出如茁壮成长的小树般强劲而旺盛的生命力,也使职业终于内化为终身的事业。

助力学子的成长与发展

“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拥有一颗更加年轻的心。”在张红光老师看来,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总是拥有青春白嫩的面庞,朝气无限的生命力,悦耳清脆的笑声以及新奇独特的想法。作为学生亦父亦友的老师,张红光老师乐作学生成长的助力。他不仅在课堂上、在科研中培育学生,还以过来人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建议,如平素多多浏览科学网等学术相关的好网站,无论是从战略上提升眼界,还是从知识上拓展视野,都多有裨益;再如学会文献检索,对学校提供的诸多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财富。他总是鼓励理科学生补充人文素养,形成宽泛的思维广度;文科生选修一些理工类的通识课程,避免过度感性。

对于少数学生缺乏活力、盲目无求的状态,张红光老师认为根结在于思想。无论是偏执固执的极端思想,抑或是人云亦云,终究沦为他人思想的奴隶,都是让我们放弃最初梦想和美好的凶手。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同学,应该首先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静下心来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是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中好的老师。张红光老师提倡善用硕士生、博士生带动本科生发展,参与带动教学,辅导实验,指导竞赛,辅以教师作为育人的协调者,以四两拨千斤的态势解决科研和教学的矛盾。而在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对本科生的带动和辅导过程中,一方面研究生们能够进一步梳理和加深专业技能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与人打交道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求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本科生也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榜样。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合作的关系中,实现两者促进增长。这其中,老师自然不能够放任不管,更应该肩负起主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的责任,带领团队继续披荆斩棘。

张红光老师欣然分享,很多同学们身上新鲜的能量场同时也滋养和激励着他们的老师们。

设定自勉的理想与目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犹如止步不前,难以在学术领域中有所突破,也难以嗅到学术行业内的前沿敏感动向。而只潜心关注科研,也遗失了作为教师最起码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感。

张红光老师笑称自己拥有四大理想和三个目标。他将它们作为自己教书育人、奋身科研的源动力。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他还画出了50岁的目标时间截点。

四大理想之一就是培养出至少十名的优秀学生。与以往一样,张红光老师依然将学生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他用“目前是个还算有点思想的普通四级教授”评价自己,并称优秀学生的标准一定是“成就要远远超过我”。在培养学生方面,张红光老师要求自己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当感觉到自身水平或条件不足以保证优秀学生更好更快成长时,就不必太小气,要勇敢地把他们送到更高的平台上去发展。对于优秀人才,他不求长期拴牢,只求曾经培养或曾经共同奋斗过。

理想之二则是产出一些高水平的论文或专著。张红光老师认为,高水平的论著不只是赢得学术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学术领域产生影响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国际上争取发出声音的机会。

随后是承担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在张红光老师看来,承担高校教学科研,最重要的是有思想,次重要的是有经费:有思想无经费,会活得很痛苦;无思想有经费,会活得很窝囊;无思想无经费,会生不如死;有思想有经费,才更顺风顺水。

最后一个理想是针对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张红光老师坦言,希望能够在坚守做人的良心、守住道德底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多挣点钱,进一步改善生活。但决不会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决不会为了钱而丢掉其他。

谈及三个近年目标,却意外地全部围绕人才培养:争取有一名本科生保送或考上清华大学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争取有一名硕士生毕业后凭自己的硬实力直接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本校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争取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言语朴实无华,期间却热情不减。而事实上,或许这些理想和目标在一些人看来有些高,但张红光老师却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进取和拼搏,只要努力过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遗憾和悔恨了。

行明师之实,助学子成长。张红光老师正坚定地行走在这条道路上。他坚信,年轻需要成长,需要思考,也需要沉淀,在单位时间所积累的知识与财富终会逐渐内化成自身的营养,惠及于人,激励每个人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学习。

 

编辑:卜晓明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