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刘永东:引导的艺术

来源: 时间:2013-11-2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刘永东老师于2013 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相比于一味灌输知识, 刘永东老师更为注重的是引导思路, 将学生引领进自主学习的境界, 这也是她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那么她是如何将理念具化为行动的呢?

刘永东2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刘永东老师就不走寻常路: 当她感到课本的顺序不合逻辑时, 她便会重新梳理教学的顺序和框架进行教学。举例时她拿过一本《基础化学》教材, 说这是一门交叉学科, 编书的人也许是化学专业出身, 所以这本教材的结构就未必会适合生命学院的同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课本内容结构进行优化, 才会更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理解。课本对她来说只是主要的参考教材而非绝对权威, 同时她还会给学生推荐其他参考教材, 让学生在不同编者的思路和逻辑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另外, 对框架、结构的优化及其中适当的穿插与外延, 也是重组思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课本里零碎的知识便化为一个连贯完整的思路, 而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就转化为主动跟随这思路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刘永东老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在大学的学习中, 除了学知识、技能作为基础以外, 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亦即学习能力的锻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常常设计贴近实际应用的一些问题用于引导思路,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 她只扮演一个适时给出点拨的角色。解决问题时又偶有新问题出现, 然后再去解决……学习就这样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这个过程中,她除了结合实际应用, 也很注意引导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做例题时, 介绍完自己的方法, 若有同学提出其他方法, 哪怕是绕远费时, 她也会予以鼓励, 因为即使用更加麻烦的方法解题时学生也会接触到新的思路和逻辑,绝不是没有收获, 题目就这样从被动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自发学习的手段。而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后, 学生即使毕业后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领域,习得的能力同样可以运用。

刘永东与十位老师一起翻译了一部Bob Thomson 的著作《教与学的革命———引导的艺术》, 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她提到引导不仅仅是教学中的概念,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此别具一格的课堂是如何形成的呢? 除了利用各种多媒体、播放卡通教学片、国外课堂视频等丰富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以外,其更深层次必定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学理念支撑。刘永东老师在一些关于教学的论文中多次提到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实现倾向”, 它相信每一个个体都蕴藏着无尽的潜能,教师的任务便是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而要构建这种激发潜能的环境,就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形象,走下圣坛,以最真实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她常跟学生说“我知道的知识比你们更多, 只是因为比你们早出生、早学习了一些年而已”, 而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时, 学生有时会有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现。她不怕被问住, 也乐于被质疑, 因为这正是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的表现; 她在第一堂课时会花很多时间谈论学习态度,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让学生“相信自我”; 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发言, 只需举手不需起立, 而发言者即使跑题, 她也会边鼓励边引导他的思路, 而不会冷言冷语打击他的信心……这一切都是她为了营造自由学习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而这努力带来的回报便是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被调动起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致。

令刘永东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罗杰斯提倡的“自由学习” 场面, 是在一次课上, 她讲解半衰期概念时,一位同学问考古中鉴定年代是否是用半衰期计算、用的是什么同位素? 另一位同学回答: “好像是C14, 也有其他的。以前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过。”她就顺势给了回答的同学一个“艰巨的任务”: 回去好好收集这方面资料,下节课花5 到10 分钟给大家讲解。下次上课时, 接受任务的学生在做演讲时, 幽默的语言和风格引得全班笑声,效果非常好。在期末的反馈表中, 七成同学都表示那堂课是该学期中印象最深的一节, 期末考试中关于这一部分知识的题目也是学生们普遍回答的最好的。学生开心, 作为教师的刘永东老师也感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 之后也在不断的尝试继续这种方式。

虽然这种方式受台上同学演讲能力的制约, 虽然也有一些课堂无论她怎样引导都还是沉闷, 但刘永东老师并不气馁, 在这条引导自主学习的路上, 她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尝试着、努力着。

 

刘永东简介:刘永东200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 其后两年于加拿大Alberta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 年进入北京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工作, 2009-2010 年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二等奖。2011 年获得第七届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高校) 理工A 组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9 项, 发表SCI 论文30 余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