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经管学院的老师靳晓东,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会扬起嘴角微笑,脑海中浮现出靳老师上课时的种种镜头,回想起靳老师的句句箴言,最后会竖起大拇指来表示称赞。这位每天西服革履出现在讲台上的老师,弯眉微笑时亲切平和,表情严肃时又很有凛然的感觉。记者作为法律系的一名学生,有很多接触靳老师的机会,也有着同样的感受。
博学多才 三尺讲台尽显魅力
靳老师的课,洋溢着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充实的课堂氛围,这给学生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室里也总是笑声连连。最令学生敬佩的是他丰富的课堂内容、广阔的知识面:靳老师总是可以把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和最近的动态、时事联系起来,用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充实书本上的内容。他还把书上已有的知识布置为自学内容,从而在课上就有时间补充进更多的现实社会焦点问题。所以说,虽然课堂氛围很活跃,但上课其实并不轻松,课堂上知识容量很大,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什么。这使学生既“不得不”又心甘情愿地为靳老师所吸引,随着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用法律的视角进行剖析。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靳晓东老师承担的《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七门课程,每门课学生评分都在90分以上。此外,他用英语为英美等国留学生讲授的《The legal system of China》也颇受好评。
很多同学在课下都和靳老师是朋友,他们乐于同老师进行交流,无论是对学术还是对人生的讨论都会给同学受益匪浅的感受;他们也乐于同老师聊聊天,随后开怀大笑,颇有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味道。
靳老师在讲台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当记者问到他最想通过课堂传达给学生什么思想或者主旨的时候,他表示,“首先,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教给学生怎样能够迅速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希望学生们关注知识和能力学习增进的本身。”
虚怀若谷 扎实功底投身教育
靳晓东老师曾获2005年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工大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北工大科研奖。2006年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同年当选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然而这样一位有着过硬业务水平的老师,他接受采访时谦虚的态度让记者吃惊。面对记者的称赞,靳老师腼腆的一笑,“我本人谈不上什么很强的实力”,“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老师”,“我所作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这只是我的义务”……这让记者看到了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那个靳老师的另一面——谦虚、谨慎、内敛。
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学而优则仕”是最正常也最恰当的人生路线。然而北大法学硕士出身的靳晓东老师却选择了教育。在回答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时,夕阳下的靳老师沉默了片刻,随后看着记者的眼睛认真地说:“教育事业需要高素质的人,而且‘老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水平还很有限,但是从事教育事业是我今生的一个正确的选择”,“每个人所追求、所珍惜的东西都不同。人在追求事业的时候,得到和失去的东西都不同,值得与否都取决于价值观的取舍,所以不能单纯用金钱或者社会地位所谓的高或低来衡量人生选择的价值。”
积极进取 科研事业创新求索
靳晓东老师主持参加国家级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五项,目前均已顺利结题。他主持的北京市级课题《国际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为我校较早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课题;他还主编出版了《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民法分论》等著作,并在相关法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谈到科研上所取得的成绩,靳老师对给予他帮助的老一辈学者们表达了深切的敬意,“我本人主要是国际法领域的,两个国家级的课题我只是子课题的负责人。其中《“走出去”战略研究》得到了老一辈学者的支持,特别是经管学院的吴国卫教授和李京文院士,是他们给我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靳老师认为,在高校里,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高校中的科研,有它特殊的含义,离不开高校的这个环境。高校的科研除了自身研究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教学的一种促进作用。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乏味的,没有教学的科研是抽象的。教学和科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说一个老师对自己讲授的课程没有进行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或者研究的比较少,就意味着他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把握不够,这是不利于教学的。而如果只注重于科研方面的工作,而不在乎教学,又是不符合一个老师的职责的。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科研和教学都做得相当好。”
三十出头的靳老师年轻有为,谈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他说,“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继续向老一辈的专家学习。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自己经历和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采访结束后,我迟迟不知如何起笔。靳老师在我眼中有太多闪光的地方,他在讲台上的大气、自信,他在生活中的谦虚、内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北京工业大学十佳青年教师,靳老师让我看到了我校青年教师身上不同凡响的气度,看到了“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