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让生命更加辉煌——北京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存新教授访谈

来源: 时间:2007-01-08

王存新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客座教授。由他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项目、中法合作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其中被SCI核心期刊收录60余篇,有 24篇SCI论文被国际同行专家引用260余次。王存新教授曾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并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艰苦创业,扬起生命的风帆

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学科,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与产业学科,已经在北京工业大学悄然兴起。然而有谁真切地了解,生命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怎样的坎坷风雨路呢?

1998年,王存新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工作。当时生命学院还只是一张美好的蓝图。他刚来工大时,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办公室。但是,艰苦的工作条件并没有动摇王教授致力于生命科学的坚定信念,他与同事们一起白手起家。没有办公室,他就经常在图书馆里查阅文献并认真研读。在知新园借的临时办公室里,常常可见王教授与学生探讨学术的身影。夜深人静,总能看到王教授外三楼家里那盏不眠的灯光。

经过近一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虽然房屋不算宽敞,但是他饱经风雨的心已经豁然开朗;虽然设备不算先进,但是他热衷科研的热情已经越发燃点。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王教授与生物医学工程的老师们一起组织申报,2000年获得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招生资格,2001年又获得了生物医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生命学院终于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的独立学院,从这一刻开始,生命学院走向了更为灿烂的明天。

勤勉严谨,把握生命的方向

从拥有了自己实验室的那天起,王存新教授便把每晚前往实验室安排在他的日程表中。大学时代最喜欢看电影的他,已经多年没有踏进电影院的大门;酷爱文学的他,再也不忍心花费大块时间去阅读课外图书。他选择了投身生命科学。

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已经成为王教授的生活习惯。虽然他的双鬓日渐花白,虽然他的责任依然沉重,但当我们看到他一字一句认真修改过的学生论文以及修改了第30遍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申请书,当我们看到他面对学生的论文,长坐在电脑前的背影,当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证书、聘书和奖状,我们坚信,王教授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始终不变。

每一片丰收的土地背后都有一个辛勤的耕耘者,每一艘离港的航船之上都有一个精确的指南针。王教授正是以他的孜孜以求耕耘在生命科学的稻田,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他与学生一起,每年都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尽力为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全国高校50强努力奋斗、多作贡献。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无愧于心。勤勉严谨、事必躬亲的王教授,是为了无愧于自己头上那个“学科带头人”的称号。

务实创新,启迪生命的智慧   

教书是天职,教好书是义务。这是王存新教授对于自己职业的精辟阐述。

多年的教学成果证明,王教授独到的方法,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使他的学生们受益匪浅。王教授对研究生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与学生文献共享。他效仿国外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课题组会,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汇报和学术交流,让研究生、本科生、及全体老师齐聚一堂,经常让学生来主讲。这样的形式给予学生以展示、交流的机会,是提升学生学术水平的“捷径”,更是创造生命学院学术氛围的良策。

王教授坚持常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校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从本科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学术氛围。从2001年开始,王教授每年都带领课题组年青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举办的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大赛(CAPRI),同美国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法国巴黎南大学等名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同场竞技。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工业大学是唯一一所参加CAPRI比赛的中国大学。在今年的对接打分比赛中,王教授所在小组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组委会主席法国巴黎南大学Janin教授发来电子邮件表示祝贺。

“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理论与独立研究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王教授因材施教,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神秘殿堂。他帮助学生出国深造,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学生李春华博士在2006年荣获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另一名学生马晓慧也获得了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毕业后前往美国作博士后,而今马晓慧的博士论文也处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申报阶段。此外,他的硕士生还有6人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教书育人,陶冶生命的芬芳

教书乃育人,恩师亦良友。王存新教授在带领研究生进行科研的同时,坚持给本科生上“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讲座课,并且每年为大一新生进行学前教育指导。另外他每学期都亲自为研究生主讲专业学位课或选修课。他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受同学欢迎,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们的印象中,王教授是一位关爱学生的长辈。王教授对学生的爱绝不会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让学生真正的受益。生活困难寻求帮助的学生,哪一个没有接受过王教授的热心资助?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哪一个没有聆听过王教授的激励和鼓舞?给学生发助研补助,让学生每餐能多加一个菜,是王教授最真切的心愿;每年与学生郊游踏青、节日联欢,是王教授最快乐的时候。

然而,王教授的严格也是学生们深有体会的。在做人的准则上他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偏离。然而严厉批评后的悉心指引,定会让学生们豁然开朗。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教授既是恩师又是良友,李春华博士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王教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毅然放弃丰厚的佣金,选择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再次与王教授在同一个课题组工作。

每逢佳节,王教授总能收到学生们的祝福短信、电子邮件及精美贺卡,学生们虽然各奔东西,但是心中总是牵挂着这位慈祥又严厉的导师。而今王教授的学生已经遍布大洋两岸,真可谓“满园春色不言绿,桃李花下自成蹊。”

无怨无悔,期待生命的辉煌

在他所取得的成绩面前,王存新教授从来没有想过要坐享荣耀,朴实的生活作风,低调的处世风格,使得这位博士生导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衣带渐宽终不悔。回首走过的路,王教授无怨无悔。虽然曾经坎坷、困难重重,然而他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他将“立足创新、求实奋进、团结合作、争创优秀”视作自己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创新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求实便是他不求索取的无悔人生,合作是他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创优便是他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

21世纪是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王存新教授致力于蛋白质工程与抗HIV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不但进行蛋白质科学的基础研究,而且在学校“211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功能实验室,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进行抗HIV药物设计与筛选、蛋白质-配体的相互作用与复合物结构预测、蛋白质折叠、蛋白质表达纯化及其功能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定会在现代医学领域,在与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人类健康工程中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我们有理由期待着他的又一个奇迹,又一个辉煌!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