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在纳米世界中寻宝——访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韩晓东教授

来源: 时间:2007-04-30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科学研究为工作,为生活,为乐趣。他们把日常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韩晓东教授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孜孜不倦地在科学的领域中探寻着、追求着。


自称运气好   

2004年,经郭可信院士推荐,韩晓东教授由美国回国加入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泽院士的研究团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的运气不错。”韩教授说。因为张泽院士在电子显微学和纳米材料与技术、功能薄膜等方面有着二十余年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张院士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像薛其坤院士、朱静院士和美国佐治亚理工的王中林教授等科学家,大家每年都要见面进行科研讨论。与他们直接会面讨论,韩教授说可以省去很多科研弯路。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有着极好的学术氛围,宽松的科研环境,这是极其重要的。张泽院士为了韩教授能够有时间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尽量减少他其他方面的负担。在张泽院士的引荐下,韩教授广泛开展国内外、校内外的合作研究,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质量。在从事低维纳米材料显微结构与物理性能相关性研究期间,“我和我的学生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的。”韩教授说。团结与合作也非常重要。研究所里的同事对韩教授的研究团队鼎力支持,“我都怕自己被宠坏了”,他开玩笑道。在这样的一个科研环境下,出成果是早晚的事。但只有机遇和好运气是不够的,机遇和运气更喜欢那些有准备的人!

慧眼能识宝  

韩教授的科研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外,与他渊博的知识和严于律己的学术态度是分不开的。在对SiC纳米线的原位原子尺度力学行为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SiC在半导体等工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纳米线(管等)尺寸小,难于操作,对一维纳米单体材料实现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相关性研究是一个国际领域的难题。探索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韩教授每天八点半到研究室,开始研究,学生做实验,他去了解进展,进行讨论,或参与实验。在办公室,他不断地查文献,分析实验数据,经常到晚上十一点才离开。遇到学生做晚上的实验,他也留下来和学生一起,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有时通宵达旦也是难免的!

最长的一次实验持续了四十八小时,韩教授与他的学生一起不眠不休地观察实验结果。俗语说,慧眼识英才,科学研究要求慧眼能识宝!实验要求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观测点,所以韩教授与学生轮流盯着,生怕一个眨眼而漏掉重要的现象。就这样,直到2005年的3月,这项研究总算有点眉目,他们用慧眼发展了一种实验技巧,可以抓住SiC纳米线,并实施原位显微结构研究。

接下来的研究,竟然持续了三个月。有的学生因数不清次数的实验失败而沮丧,韩教授鼓励他们说:“做这种实验是一种概率问题,前八次失败了,第九次就可能成功,一定不要放弃。”天道酬勤,在6月份的时候,研究总算有了些进展,试验离成功近在咫尺。但就在大家以为没问题的时候,新情况又出现了,验证实验进展缓慢,有的学生非常沮丧。韩教授需要经常变换着方法鼓励学生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他与学生们每天用十几个小时研究怎样做试验,吃饭时也没忘记讨论。韩教授在十二月底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了一次讨论会,也就是这次讨论把研究推向成功。韩教授透彻详尽地分析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为了让大家振作起来,他说,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不能松懈,你们现在的每一次实验都可能是撬起万吨重物的那最后一根羽毛!对于近期表现沮丧的学生,也是鼓励多于责备。事后证明,这次讨论是及时的催化剂,随后的实验也真正成为了撬起万吨重物的那最后一根羽毛!

使命的召唤

记者采访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研究这份工作很“辛苦”,必须要付出很多,包括时间、精力等等。但韩教授从没有抱怨过。对于他来说,这份工作就像是一种使命,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所形成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激励着他,在枯燥单调的研究生活中寻找乐趣,他会觉得研究中的每一次新发现都是令人兴奋的乐事。

在研究刚开始的时候,韩教授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没多久。我们问他为什么选择回来时,他笑了笑说,国外的待遇再好,也是异国他乡,没有祖国的感觉。他在国内读书的时候,就深受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可信先生的影响。郭可信院士曾是最早海外归来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乐观豁达、爱国热情和智慧、博爱都深深影响了韩教授。韩教授在出国前就抱定一个信念,学有所成时,必定回来为祖国服务。这份赤子之心也是因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也正因为这种眷恋,他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在韩教授眼里,他和学生们就像是战场上的工兵,遇山开道,遇水搭桥。

在最初选择研究项目的时候,韩教授就明白这个研究项目继续下去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收获也可能是丰硕的。因为他明白如果研究成功了,对祖国今后纳米事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有力推动祖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进步。因此,无论这些研究有多么困难,他也会坚定勇敢地向前。

学生的良师

韩教授深受郭可信院士影响,而他的言行也影响着他现在的学生。在那段研究的非常时期,韩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的时间还要多。他会经常去学生的研究室,除去对研究进展的询问,也有对学生生活、情绪的了解。对于学生,他是一位导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不仅教授知识,还教授人生道理。

在韩教授看来,人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有当钢筋的就有当水泥的,个人的境遇不同,机遇不同,作用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要对祖国和人民有益。 他很欣赏斯坦福大学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骄傲的是我们培养的所有学生,他们全都为社会做着贡献。”韩教授就是这样教育自己学生,虽然以后的路未知,但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擅长的方面,不要让青春虚度。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

 

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为科学无私的奉献,怎么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样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对祖国有深深的眷恋,怎么能不让我们为之骄傲;这样一名导师,对学生关怀备至,怎么能不让我们敬爱有加。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