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郭福老师在科研上是出色的。他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又获得了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优选资助项目。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工大学科建设青年研究基地等多项研究工作,是我校材料学院的科研带头人,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
然而,只有郭福老师的学生知道,只有材料学院的同学们知道:郭老师在教学上投入了多少的精力,又在学生工作中倾注了怎样的心血。
热情投入——三尺讲台展风采
“一名老师成了‘不教书’的教授,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在这样的热情下,作为博士生导师的郭福老师虽然科研十分繁忙,但每学期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在学校双语教学的号召下,郭福老师所承担的所有教学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学,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通用的原版教材。谈到他的双语教学,郭福老师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书,“我每学期都给学生编这样一本书,作为教材用。”这本书里既有精心准备的课件内容,又有精选的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及其对应的中文翻译,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专业英语的水平,适应国际交流和撰写英语论文,实现“国际化”。
郭福老师每堂课都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如课堂演示文稿、辅导材料等,几乎每节课都准备适当的小测验和习题,保证学生扎实的学习效果。他发放的学习材料几乎每堂课都能装得满满一箱。
在他办公室的书桌上,我看到这样一页发给学生的试卷分析,上面不仅用图表表示了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还写着一段中肯的话语:“这门专业课是我们最有用的知识,是必备课程,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郭福老师还为同学们建立了互相交流、学习的网站,同学们在上面畅所欲言,不仅是学习经验,还有生活的感受,形成了一个自由、向上的空间。
一点一滴的工作,都凝聚着郭福老师对教学的热情。他的课程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在教学评价中,同学们总是给予高分。每当有老师或者同学惊讶于郭福教授对于课堂教学的热情投入时,郭老师只是淡淡地说:“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份内之事,只有在三尺讲台上,我才找到了我人生的最大快乐和价值。”
亲力亲为——贴近学生做工作
郭福老师在出国前就是材料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回国后的他又重新担起了学生工作的担子。
对于学生工作,针对材料学院自身的情况,他有着自己独到的工作理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材料学院是一个研究性的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很好的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尽早地让学生在科技方面有所作为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现在,材料学院有很多同学从大二或是大三就开始进入不同的课题组,并参与了星火基金及研究生基金。从01年到现在的五年中,材料学院的本科生署名的文章就有了53篇。”
郭福老师说:“教学需要求实、科研需要创新、学生管理则要事无巨细”。在学生工作中,他贴近学生,细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作为党委副书记,郭福老师本可以把工作布置给下面的学生科长、团委书记、研究生工作组组长,他却说:“作为一个好的副书记,必须亲自接触同学,尽可能多地和本科生、研究生在一起,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才能使学生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辩论赛中,同学们看到了他的身影,在运动会上,同学们听到了他加油呐喊的声音,在中秋节,同学们尝到了他亲自送来的月饼,在献血后,同学们感受到他亲临宿舍看望的温暖。郭福老师自豪地说:“我大概认识材料学院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
郭福老师说:“凡是和学生有关的,我都会主动去做。”他经常了解学生的动向,有时还会亲自到班里去,点名或者是听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对课程的反应。
通过紧密地接触学生,郭福老师了解到学生有学习上的困难,就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听到本科生对未来工作的困惑,就把引导本科生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组织讲座,谈专业知识,谈就业形势,也谈人生哲理,“使学生拥有积极地生活态度,正规的学习态度,到毕业时成为有用的人才”。
同时担负着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三重压力,郭福老师坦言:“确实事情特别多,只能自己多花一些时间。” 他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早上5点多起床,睡觉多于6个小时在他来说就是一件既奢侈又罪恶的事情。郭福教授常常半开玩笑的感慨“要是一天能够有48小时该多好啊!”很多时候,包括周六周日,甚至寒暑假这样的休息日,郭福教授也要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地工作。
回想起他的大学时光,郭福老师说道“大学,包括硕士、博士是最美好的时光”,他也向大学生们提出了希望:“珍惜青春,好好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要让时间虚度,不仅把知识学扎实,也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有竞争力。”
郭福老师就是这样的园丁,用热情作水,用辛勤作肥,铸就学生的成功。
郭福老师也是这样的榜样,用细心作曲,用奋斗作弦,弹奏青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