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产学研结合需要技术的中介——访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石照耀

来源: 时间:2006-07-20

本报记者 刘晓冰 文/图

当前,石照耀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同时担任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秘书长。他有在企业、研究所和学校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的经历。

6月15日,石教授在傍晚时分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他刚刚参加完一个机床工具展览会,他本人与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设备在展会上展出,反响强烈。

政策调整推动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的话题已经不新鲜。如今在自主创新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形势下,这一话题再次被重视起来,有了新的内涵。”石照耀开门见山。

石照耀认为,原来从事科技研究, “学”与“研”是主角,“产”是配角。如今为提升成果的转化率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的科研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产”已经被认定为研发的主体;同时,“十一五”规划一个明显的倾向是,从科研到产业投向,国家开始侧重基础方面的研究。这说明基础元器件(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必将成为科研的主体。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许多原本只在院校搞研究的人,能够主动与企业进行联合,研究企业需要的项目,并依靠企业的生产资源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据石照耀介绍,当前很多高校在企业里建立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地研究;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也在高校设立了研究机构,与高校更加紧密地接触,获取所需技术。

“产”与“学”的鸿沟

需进一步打破

有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就有了解决产学研结合问题的大前提。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现阶段,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石照耀认为,首先是评价体系的问题。企业与院校的科研结合不畅,根本原因在于双方评价体系的差异。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高校评价教师,把发表论文的数量当成重要的依据,而没有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数量作为考核的标准。实际上,老师们倾向研究的课题往往都是容易得到较高评价的项目,他们不会过多考虑研究成果怎样转化为生产力。但企业考虑的是技术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回报。这就使企业的要求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因此,企业与院校的评价体系有待统一。石照耀乐观地认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肯定能够成为学校的评价标准。

另外,据石照耀了解,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经验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老教师比年轻教师更有优势。很多老教师早年曾到工厂进行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年轻教师往往缺乏这样的实践经验。谈到这里,石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德国,工科教授往往要有在企业工作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经历,才有被评为教授的资格。石照耀说,国内一些高校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博士生、研究生被指派到企业进行“实践”。但是,其中真正珍惜机会、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

以技术“中介”促进交流发展

石照耀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他所承担的“车辆齿轮在线快速测量系统”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研究过程中,他又被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发现,双方达成了联合开发的协议。如今,他的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车辆齿轮在线快速测量机”,成为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的上市新产品。据了解,像石照耀这样的研究人员还不多,虽然很多高校的教师、研究人员已经有了与企业的需要相贴近的意识,但苦于缺少门路,不知道与谁联系。同时,很多人缺乏主动联系意识,守株待兔的观念很重。因此,石照耀认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国内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平台不完善,特别是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缺乏最后的“传动轴”。

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发挥学会和协会的作用,加强学会与协会间的交流。石照耀说:“学会有专家的资源,协会有企业的资源。两个组织加强交流,可以为专家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彼此了解对方需要,促成联合并协同发展。”

石照耀指出,产学研结合,要遵遁八字原则,即价值、交换、诚信、契约。科研成果要有价值,不能是空中楼阁,要在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研究者与生产者都要讲诚信,并以契约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