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杜修力:防震减灾向发达国家看齐

来源: 时间:2006-03-16

他没有精彩的故事、曲折的经历,从小按部就班上学、考学,直到攻读完博士。进入工作岗位后,20年来他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内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领域著名的青年学者。他凭的就是勤奋和执着。

一般人看来,杜修力所从事的专业研究领域似乎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离的很远,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在你平静的日常生活中也感觉不到,但在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的那场如噩梦般刻骨铭心的毁灭性灾难确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唐山人更忘不了记忆深处那撕心裂肺的一幕幕。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正是为了唐山地震灾难那样的噩梦不再重现,与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北京科技报社:您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哪些?

杜修力:我目前从事的专业研究领域主要是地震工程,通俗讲就是从工程的角度研究减轻或防止发生地震灾害的学科。

我从事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筑结构抗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防止建筑结构在强震时的倒塌是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课题。我读博期间,就在国际著名地震工程专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恢先先生指导下,从事建筑结构地震破坏与倒塌反应分析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工程应用,并被同行专家评价为“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

我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水工结构抗震。众所周知,我国水力资源丰富,但近80%的水力资源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多高山峡谷,适宜建高坝大库,如已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水电工程小湾拱坝工程。这一地区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高地震烈度区之一,因此,高坝抗震是水工结构领域有迫切实际工程需要的热点研究课题。经过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的支持和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高坝抗震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的研究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价为“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我目前的研究工作还涉及计算力学、抗爆结构、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加固技术以及地铁火灾模拟与应急控制等研究方向。

北京科技报社:您的研究工作近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杜修力:国外发达国家近十几年发生的强地震,虽然遭受的经济损失严重,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总体上抗震能力较强,房屋倒塌较少,供燃气等生命线网络系统破坏轻,破坏后的次生灾害也相对较轻,因此人员伤亡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2004年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在未来的十五年内(2020年以前)使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地震工程基础科学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对策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杜修力说自己前面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顺利的,特别是遇到几位科学大师,并有幸成为他们的学生,使自己不但学业有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当杜修力如今也成为一名教师,他也努力像当年他的导师们教导他那样教导他的学生们。

北京科技报社:在您以前的经历中,对您的科学事业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杜修力:到目前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我在求学的不同时期的几位老师。首先是我读博士时的导师,中国地震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中科院学部委员刘恢先先生。先生具有睿智的大家风范、学术思想敏锐、学术作风严谨,待人宽容、谦逊,在国际地震工程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他带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既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主攻目标,不给学生设置禁锢,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以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能以一个科学大师的独到洞察力把握做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方向。先生一生著述并不丰,但每篇都对指导国内地震工程学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先生鼓励学术自由和争鸣并身体力行的事也在地震工程界传为佳话。先生豁达大度,受到国内外同行普遍的尊敬,他牵头组织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这也为我们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与和感染学术交流的环境。我的另外几位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王光远教授,熊建国研究员都在不同的方面对我的学术事业、学术作风、为人处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京科技报社:除了科研,您的另一个角色是博士生导师,作为老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杜修力:师者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我的理解是,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引导他们进入科学技术的殿堂,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表率影响和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关心他们,教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后者实际上更为重要。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外,责任心、激情和严谨的态度更是必备的。

我每年都为研究生们上结构动力学课,这是土木类专业研究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现在每次有近百个学生来听课,一上都是四节课,说实话,每次讲完课都感觉很累,嗓子直冒烟。按我的工作特点和学校对我的工作量要求,我也完全可以不接这门课,但我认为这是我作为学校老师的一种责任,也是接触、了解学生们的必须环节,不管自身承担的管理、学术和社会工作有多忙、多累,我都坚持为学生们开这门课,而且坚持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为使教学变得生动、易理解,我也针对学生们的特点自己编写课程教材,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学生,我特别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实际工作能力、严谨学风的培养。为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增进师生和学生们间的感情和理解,我也经常为学生们组织集体活动,有时去郊游、爬山,有时去公园,多让他们去接触社会和亲近自然。

由于承担了大量的管理、教学、社会活动等工作,杜教授基本是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为学生修改论文,长年没有节假日,经常忙到深夜,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

北京科技报社:作为市政协委员,您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政协提案是什么?

  杜修力:我是第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知道这是代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也在尽努力做好这些工作。这些年我提交了数十项政协提案和建议,内容涉及民生、社会保障、政府机构改革,法律、法规和城市建设、科学和教育等多方面,其中《关于北京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法律环境建设的建议》等多项提案还被北京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北京科技报社:了解到您身兼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工作,还是想问您工作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杜修力:上学时我喜欢下围棋,几乎三天两头都要下几盘,也爱看文史类书籍和小说,而现在实在是太忙,各种工作和活动整天排得满满的,总感觉有干不完的事,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些业余爱好了。

  ■专家简介

杜修力: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大工程安全减灾”学术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后。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