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1400余天与污水相处!他是Nature子刊第一作者,北工大王梓豪

来源: 时间:2024-08-29

他是三年斩获9项奖学金的优秀学生

是饱含科研兴趣和科学激情

致力于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环境人”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

在Nature Sustainability、Water Research

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

他就是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王梓豪

今天,跟随工小V一起

走进他的世界~

461DE



“历时四年,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走进实验室,一股腥臭味扑面而来

实验室的他们

却根本闻不出有什么特别气味

“我们都习惯了,鼻子已经失灵了,

根本闻不出这里有什么特别气味。”

团队学生王梓豪笑着打趣道

“其实这个时候来还好,等到天再热一些,

蚊虫多起来的时候才不好过呢!”

这支不畏艰苦、不懈追求、坚韧探索的科研团队

就是北京工业大学水污染控制研究团队

高耗能和高碳足迹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对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重大挑战

短程硝化技术

对于应用污水处理的最新技术厌氧氨氧化

以及可持续的城市污水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

如何在常温与低温城市污水中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是全球学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19043

2019年,还在读研究生的王梓豪

在导师彭永臻院士的带领下

逐步接手短程硝化技术实验

实验的前两年

王梓豪尝尽了失败后的“苦滋味”

“刚开始并不顺利,2019年、2020年一直在碰壁。

短程硝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

我们的方法在小试中经过了反复验证,

然而规模一旦放大,问题就出现了。”

以“年”为单位的失败、过程中的彷徨与迷茫

打不倒这个怀揣科研梦想与热情的年轻人

面对困难,王梓豪选择了“绝不轻言放弃”

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探索

而“蜕变”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发生

2DB61

2021年

在导师彭永臻院士的指导下

团队尝试了新的方法启动实验

“彭老师非常关注我们这个实验,

即使再忙,也会时刻关注实验数据,给予明确指导。

从2021年到2022年,

我们验证了用新方法启动的短程硝化的长期稳定。

我从2021年开始归纳总结实验过程,着手准备论文,

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不断修改完善,

投稿过程也经历了333天。”

王梓豪讲道

经过四年的不断积累和持续探索

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与控制策略

实现了超稳定短程硝化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奠定基础

为将厌氧氨氧化工艺推广到主流城市污水处理

并实现可持续污水管理铺平道路

2月,这一研究成果在

《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发表

7B8A4

“彭老师和团队成员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负责把控整体进度,

实验室所有成员相互协作,一起保障中试运行。

这篇论文不仅展示了一项科研成果,

更道出了我们这四年一个有笑有泪的‘科研故事’。



“能够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是幸运的事,我收获满满!”

兴趣是创新之源、成功之本

王梓豪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

与他的个人兴趣密不可分

“科研兴趣可能是天性,也可能是后期培养。

“对’污水处理’感兴趣,起初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但是在实验逐步开展后,便从喜欢变成了热爱。

污水处理在城市水环境和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尤为重要,

能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探索,

为国家生态环保事业尽绵薄之力,

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也是肩负使命的。”

2CD34

博士四年的学习生活依靠自觉性、自主性

在王梓豪看来

科研探索需要热爱和专注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收获

“在彭老师的课题组学习,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科研选择性’很强。

读研初期,彭老师会为我们每个人

指定一个大方向去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轮组,

我们会初步确定自己的科研目标,

再去找彭老师讨论,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深造。

一直以来,我做的都是自己选择的并且感兴趣的方向,

遇到困难就更不能放弃,一定要迎难而上。

22038

科研无捷径,唯有脚踏实地

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寻找科研思路

通过挖掘失败实验数据的价值,反思改进实验过程

通过正确应对科研中的低落情绪

学会自我审视、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

从科研想法到获得正确实验数据的实践过程

漫长且坎坷

是探索未知、研究已知、创造新知的求索过程

更是自我提升乃至自我升华的过程

3C81B

“做科研,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学理论,其中都有规律。

规律的发现需要时间,

需要去经历、去失败,再重新去思考、去开始,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驱力和耐心,

摸准规律,处理问题就变得游刃有余。

有时,科研的失败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时候虽然设定的理想化目标暂时无法实现,

但是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

又有了新的科学认识与发现,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做科研要纯粹,要有期望、少欲望!

在科研之海中探求与成长

导师是学术道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引路人

在王梓豪看来

彭永臻院士就像科研航线的灯塔

照亮了科研路,更照亮了人生路

“彭老师常教导我们,

做科研要守初心,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践行环境人的使命担当。

同时,他也是一位鼓舞型老师,

总是鼓励我们,肯定我们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

导师严谨勤勉的治学态度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彭老师治学严谨、勤勉敬业,

每天保持严格的科研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

这种自律坚韧的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们。”

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也有助于培养乐观平稳的科研心态

推动科研的进步

“我们团队平时经常一起打篮球,

在运动的过程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彭老师经常说‘团队成员之间一定要配合’,

在一次次协作配合中,关系就变得非常亲密,

大家在运动过程中也能不断沟通,

这是科研生活中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

1FC57

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和执着信念


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平和淡然的心态

促使王梓豪在科研逐梦路上

勇毅前行、步履不停

“最初面对失败,我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但是当熬过瓶颈期,科研出现进展的时候,

心态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科研做到一定程度,踏入空白领域研究时,

更是燃起了想要抓住机会、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我希望能够保持‘有期望,但少欲望’的初心,

尽全力朝目标努力,将个人兴趣

与国家和首都发展的水污染控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

不断开拓创新、科研攻关,

推动水环境保护治理再上新台阶,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北工大人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扎根基础研究,加快科研攻关

在科学道路上耕耘不辍

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