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

/ UP-CLOSE

车轮上的40年!他是北工大刘俊峰

来源: 时间:2025-05-06

自1985年入职北工大

他在驾驶岗位扎根40载

行程70余万公里

带领车队安全出车数万次

他的身影隐入晨曦暮色

碾过万里风尘

2025年4月,他被评为“首都高校最美后勤人”

是因为平凡里的坚守

更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初心

他就是北工大后勤保障处

交通服务部调度刘俊峰

快和工小V一起探索他车轮上的故事吧~


让每段行程都舒心

1985年刚工作时

刘俊峰还是个年轻小伙

他那时开班车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

到了寒冬腊月

和同事们用热水一遍遍浇发动机

才能勉强启动车辆

“过去车动不动就‘闹脾气’,”

刘俊峰笑着说

“我们不仅要开车,还得学修车。”


作为交通服务部调度

刘俊峰每年和车队

完成1500余次出车任务

如今车队包括他在内共有9人

用车流程也和之前大不相同——

过去,各部门需要用车时

直接打电话到车队

司机师傅们只能手写记录

现在通过线上申请用车

不仅更高效、更合理地

安排车辆、调配人手

还能更快捷、更方便地服务师生

“准点”是车队最重视的原则

宁可车等人,绝不让人等车

刘俊峰都会至少提前10分钟

到达指定地点等候


待乘客落座

刘俊峰总会多问一句

“您赶时间吗?想走哪条路?”

这不是客套

而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他既想着避开拥堵路段更快到达

又会安全平稳地驾驶

让晕车的乘客更舒服些

对他来说

准时准点只是基本要求

让每段行程都舒心

才是真正的服务之道


工作这些年

刘俊峰和同事们捡到过太多

乘客遗落的物品

遇到这种情况

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联系失主

“这么多年了,

我们车队捡到的东西,

基本上都能物归原主。”

40年来,刘俊峰的车轮

已碾过70多万公里的路程——

足以绕地球17圈

从“小年轻”变成“老师傅”

变的是脸上的皱纹与晒斑

不变的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的初心


“三勤原则

刘俊峰有个“三勤原则”——

勤检查、勤调整、勤保养

每天清晨

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车队

先去办公室看看

再到车库转一转

日常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

不仅要确保车辆内外干净整洁

更要严格检查

油路电路、制动系统、应急设备等是否正常

查看车库环境

杜绝乱扔烟头、车辆停放不规范等隐患

确认一切安全后

他的一天工作才真正开始


确保车队运行高效、安全

发现故障立即维修

做到车辆随时可用

此外,每趟出车

都详细记录驾驶员和驾驶里程

及时更新电子账本

从而便于调度优化

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他不仅每个月雷打不动召开安全例会

通报违章和事故情况

日常工作也随时提醒司机们“安全第一”

在车辆保养方面

刘俊峰坚持预防性维护

避免车辆“带病运行”——

该年检的及时年检

该保养的按时保养

发现故障立即维修

防患于未然


这些细致的工作

让“师生安全”成了司机师傅们的职业准绳

正如刘俊峰所说

“车队的一切工作

都建立在‘安全’这个根基上。”


“只要学校需要,我们永远在路上!”

刘俊峰和同事们还有一项重要职责

就是为大型活动提供保障服务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是运送学校师生们往返山区

没想到,车却在回程途中出了故障

“不能让那么多师生困在山上!”

刘俊峰当即安排其他同事转运师生下山

自己留下修车到深夜才踏上返程

“开着那辆‘病号车’回学校都快半夜了。”

他回忆道

这也是刘俊峰的工作态度——

遇到困难从不抱怨

先解决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庆祝活动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期间

刘俊峰和同事们集训了长达数月

几乎每天从深夜到清晨

都要昼夜颠倒往返于集合地

虽然辛苦

但刘俊峰心里分外踏实

“只要学校需要,我们永远在路上!”

遇到特殊情况

刘俊峰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今年4月,北京遭遇极端大风天气

他在车队值班室待了三天三夜

“万一学校急需用车怎么办?

总得有人顶风前行,”

刘俊峰说

“我义无反顾。”

40年来

刘俊峰不仅赢得师生交口称赞

更获得实实在在的荣誉

在2025北京高校后勤工作会上

他被评为“首都高校最美后勤人”

但他却谦虚地说

“我只是做好每天的工作而已。”

对他来说,这份荣誉不是终点

而是对平凡坚守的最好注解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