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事认真、待人坦诚
作为210000班团支部书记
她带领班级斩获
首都大学、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学组织
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北京高校示范学生基层组织(班级)”
校标兵团支部等7项荣誉
她热衷公益教学
不仅与149名志愿者参与校“一起云支教”项目
还带队赴山东支教
走访了13位老师、
与31名学生促膝长谈
她就是樊恭烋荣誉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5届本科毕业生张莅凝
下面和工小V一起了解她吧~!
阶梯上的风景
初入大学时
张莅凝常感到无所适从
看见身边同学编程信手拈来、英语对答如流
她觉得自己像个“隐形人”
没少偷偷抹眼泪
最让她煎熬的是全英文教学
翻译软件常把专业术语翻译得乱七八糟
她索性抱着词典死磕
不知不觉间解决了这个“拦路虎”
刚适应学业节奏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全院项目汇报
那段时间
她和组员们改了一版又一版PPT
“甚至汇报时的眼神也排练了好几遍,
室友都说我魔怔了。”
汇报结束台下响起掌声的那一刻
她忽然明白
困难就像阶梯
踏上去才能看见更高处的风景
此后,张莅凝渐生勇气
投身于学生工作
穿梭于校团委直属学生机构社会实践部、
学院学生会,
还担任210000班团支部书记……
有人不解她为何如此忙碌
她总是扬起笑脸
“每次办完活动,
看见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她还记得大一暑假
自己第一次筹办大型活动
作为学院新生选拔志愿工作总负责人
她带着80多名志愿者
从前期物资准备到现场接待
从面试引导到应急处理
力求每个环节面面俱到
团队累计服务1200余小时
拿下校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从那时起,张莅凝组织了60多场活动
还作为团支书带领班级斩获
最令她难忘的
是招新那天,一名新生走过来问
“学姐,我能加入你的部门吗?”
那一刻张莅凝忽然意识到
自己已经是值得信赖的学姐
这句简单的提问
让她真切感受到成长的重量
不做“标准答案”
在樊恭烋荣誉学院
大一学习基础学科
大二开始确定专业方向
张莅凝选择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有次在数据结构课上
她发现同学们被
抽象的树形结构、复杂的图论算法难倒
“要是让这些算法‘动’起来就好了。”
基于这个初衷
她和伙伴们开发了
线性与树形数据结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更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复杂抽象的概念
不仅帮大家攻克了学习难关
还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从课堂延伸到远方
作为校团中央“一起云支教”专项的执行专员
张莅凝协调了149名志愿者远程支教
从课程安排到运动记录一一安排妥当
她和志愿者们用4300多个小时的服务
让知识的种子在云端生根发芽
去年冬天,张莅凝带队赴山东支教
旁听了9节课、走访了13位老师、
最令她动容的
是经过她的劝说后
一名想放弃学业的学生重拾了课本
“教育真的能改变人生。”
张莅凝说着,眼中有光
在科研道路上张莅凝同样步履不停
她发表期刊论文1篇
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
申请1项国家专利
并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
斩获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今年9月
她将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向
“在北工大,我从未被要求
变成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而未来,我想用技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
张莅凝笃定地说
分享校园日常
张莅凝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生活
她用轻松活泼的语言
把计算机专业的日常娓娓道来——
熬夜调试代码的抓狂时刻
不同课程的上课体验
实验室里的欢乐插曲……
曾有位新生被她的分享吸引
也选择了樊恭烋荣誉学院
“我至今记得他特意来找我道谢的样子。”
张莅凝回忆道
学弟学妹请教如何选到干货满满的课、
如何找老师做科研时
她没有给出千篇一律的建议
而是分享了
导师深夜指导论文的耐心
同学们为算法争论的热忱
“正是这些真实细节打动了他们。”
张莅凝还喜欢探索校园美食
经常揣着相机穿梭在各个食堂间
冒着热气的砂锅
金黄酥脆的早点
香气四溢的烤肉饭……
每次分享都让人看得食指大动
这些图文并茂的记录
让她意外地收获不少粉丝
“没想到在北工大的生活记录,
让更多人发现了我们学校的美好。
如今毕业了,
才发现在平乐园100号的青春,
是无法复制的灿烂。”
传递温暖,播撒希望
耐心指引,分享快乐
北工大青年学子将继续心怀热爱
书写青春华章!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